石一枫小说《一日顶流》将登人艺舞台,带来多个“第一次”的突破
“这些年一直存在‘剧本荒’的问题,能不能破局,我们想在《一日顶流》中探索一下。”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冯远征说。5月19日,北京人艺小剧场新排剧目《一日顶流》举行媒体见面会,这部作品汇集了人艺多个“第一次”的新尝试。
“这些年一直存在‘剧本荒’的问题,能不能破局,我们想在《一日顶流》中探索一下。”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冯远征说。5月19日,北京人艺小剧场新排剧目《一日顶流》举行媒体见面会,这部作品汇集了人艺多个“第一次”的新尝试。
首都剧场有什么来头?《茶馆》等经典剧目有哪些故事?5月18日,走进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答疑解惑的不一定是工作人员,也可能是“热心市民”——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我到人艺学讲解”特别活动邀请观众担任临时讲解员,从观摩学习、模拟演练到独立讲解、传递接力,向更多人介绍
首都剧场是什么来头?《茶馆》等经典剧目有哪些故事?昨天,走进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答疑解惑的不一定是工作人员,也可能是“热心市民”——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我到人艺学讲解”特别活动邀请观众担任临时讲解员,从观摩学习、模拟演练到独立讲解、传递接力,向更多人介绍博物馆
首都剧场是什么来头?《茶馆》等经典剧目有哪些故事?5月18日,走进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答疑解惑的不一定是工作人员,也可能是“热心市民”——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我到人艺学讲解”特别活动邀请观众担任临时讲解员,从观摩学习、模拟演练到独立讲解、传递接力,向更多人介绍
近日,陕西人艺携曾荣获“文华大奖”的话剧《主角》亮相申城,参加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终评竞演,在沪上掀起一股强劲的西北文艺之风。
《晚安,妈妈》是美国剧作家玛莎·诺曼的经典之作,曾于1983年荣获普利策奖。2023年,本剧由唐烨与龚丽君共同执导,张培、孙翌琳主演,在人艺小剧场首演。故事围绕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女展开,通过她们在一个夜晚的对话,从最初的争执到对人生的梳理,最终在探讨生命意义的过
“人艺之友日”主题活动于2023年北京人艺建院71周年之际首次开设,旨在与观众分享剧场空间,共享戏剧记忆,尝试以更多的新业态,联动多剧场空间新场景,为观众带来更加多元化的文艺生活新体验。自首次开设以来,每年都有数千名戏剧爱好者借此机会走进人艺,了解人艺。“人艺
从手绘的舞台布景到AI的天马行空,从现场的同频共振到影像的全球传播,从挥斥书写的浩瀚历史到人类命运的星际远航,时光在过往与未来之间流转,舞台在历史与远景之间想象。5月10日至11日,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以下简称北京人艺)联合东城区委区政府主办的2025“人艺之
北京人艺院长冯远征表示,北京人艺自1986年成立“人艺之友”至今39年,见证了剧院的历史,人艺希望通过“开放日”的形式,为观众带来更加多元化的文艺生活新体验。
5月10日至11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联合东城区委区政府主办的2025“人艺之友日”主题活动正式开启。今年的活动以“再造时光”为主题,围绕“可触摸的历史”“可参与的当下”“可想象的未来”三个主题,组织了多场专题戏剧活动及演出,分为“演出”“活动”“打卡”“展览”
“人艺之友日”主题活动于2023年北京人艺建院71周年之际首次开设,旨在与观众分享剧场空间,共享戏剧记忆,尝试以更多的新业态,联动多剧场空间新场景,为观众带来更加多元化的文艺生活新体验。自首次开设以来,每年都有数千名戏剧爱好者藉此机会走进人艺,了解人艺。“人艺
就在他埋头钻研表演的1986年,北京人艺来了个新面孔——唐烨。
1985年4月19日,冯远征第一次走进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以下简称“北京人艺”)排练厅,参加剧院的复试。这一年,23岁的他考入北京人艺,在这里开启了自己的“艺术人生”。
3月25日,北京人艺今年首部新排大戏《风雪夜归人》在京举办发布会,值得关注的是,这也是北京人艺 “经典保留剧目恢复计划” 的开篇之作。该计划将在近三年内,把北京人艺“压箱底”的经典剧目整理恢复,每年安排1-2部经典剧目重排上演,以展现经典剧目的活力。
3月25日,北京人艺今年首部新排大戏《风雪夜归人》举办媒体见面会。作为北京人艺 “经典保留剧目恢复计划” 的开篇之作,《风雪夜归人》将凭借经典故事、创新解读与唯美演绎,搭建起与当下对话的桥梁,为观众带来一场兼具艺术美感与思想深度的视听盛宴与心灵震撼。北京人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