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样里的文明密码:当千年图腾遇见数字未来
5月14日下午,广西艺术学院教授黄清穗受邀为2025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文旅融合赋能贵州民族传统刺绣创新设计与应用”研修班开展主题为《纹样的转身:从数字化到现代应用》的讲座。课程以纹样为切入点,深度探讨文化传承与创新、现代技术应用及跨区域文
5月14日下午,广西艺术学院教授黄清穗受邀为2025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文旅融合赋能贵州民族传统刺绣创新设计与应用”研修班开展主题为《纹样的转身:从数字化到现代应用》的讲座。课程以纹样为切入点,深度探讨文化传承与创新、现代技术应用及跨区域文
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旨在聚焦博物馆在技术革新、社会转型与文化认同中的使命。在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5月16日,湖南博物院举办“湘韵·新生”主题活动信息通告会。会上,湖南博物院与马栏山文化数字化创新中心、湖南知了青年文化
当荆楚纹样遇见人工智能,当传统髹漆工艺碰撞3D打印,当非遗展品跃出展柜成为可交互的“数字生命”,武汉设计工程学院以“虚实共生·数字非遗教学实践”项目,开辟了一条非遗活态传承与教育创新的融合之路。
数字浪潮与文化自信双重驱动下,传统文化正以更鲜活的姿态融入现代生活。作为数字影像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先锋,美图公司旗下“美图秀秀”手机应用软件自2022年起,以“美图国潮纹样计划”为突破口,联合旗下影像类产品,通过AI、AR等前沿技术提供创意服务,让传统文化以更加
锦色年华——壮锦纹样元素在文创设计中的运用 作者:谢玮庭 指导老师:周伶 通过福禄寿喜四个字样与壮锦纹样的结合,选取了壮锦中蝴蝶纹、万寿纹、花开燕语纹、金玉满堂纹结合进行纹样创新,通过四方连续和几何化的归纳进行设计、排列,色调选取壮锦颜色重彩、对比鲜艳明显的风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举办在即。自2011年开始专设非遗馆,文博会已发展成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超级共创平台。在这里,非遗技艺邂逅数字科技,千年文脉涌动创新浪潮,编织起一幅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和美共融的锦绣长卷。
都江堰水利工程、青城山、大熊猫、花蕊夫人……这些都江堰市留下的记忆点,全部化身为创意纹样。5月13日,“文漾都江”——都江堰城市文创纹样IP成果发布会举行,发布涵盖历史文化、地标建筑、民间文化、在地生活与生态自然五个单元,共88款纹样符号。据悉,文漾都江的纹样
都江堰水利工程、青城山、大熊猫、花蕊夫人……这些都江堰市留下的记忆点,全部化身为创意纹样。5月13日,“文漾都江”——都江堰城市文创纹样IP成果发布会举行,发布涵盖历史文化、地标建筑、民间文化、在地生活与生态自然五个单元,共88款纹样符号。据悉,文漾都江的纹样
服装类出口额同比增长24%,对欧洲市场高端天然面料订单增长42%(数据源:《泰国纺织业全球竞争力报告》);Lazada泰国站显示,带降温功能的麻质服装搜索量暴增356%,曼谷设计师品牌在Instagram互动率超行业均值3.1倍;泰国可持续时尚联盟调研指出,7
在华夏文化的浩渺星空中,蜀锦以其独特的魅力,闪耀着跨越千年的光芒。它不仅仅是一种精美的织物,更是一部鲜活的史书,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精湛的技艺传承。从古老的春秋战国时期萌芽,历经汉唐盛世的蓬勃发展,蜀锦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断沉淀、升华,成为中国传统织锦工
据全球时尚数据平台 Lyst 报道扎染已经成为目前为止增长最快的时尚搜索关键词之一很多大牌都争先恐后的推出扎染单品扎染历史及地位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中国古老而独特的手工印染工艺早在东晋扎染工艺就已成熟当时绞缬产品有较简单的小簇花样也有整幅图案花样南
青花瓷,以其青翠欲滴的色彩和幽静可爱的造型,成为了世界各地人们心目中最具代表性的瓷器之一。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承载着无数匠人的智慧与心血。制作过程严谨且复杂,使用天然的钴料作为呈色剂,经过一次高温烧制,最终形成了那一抹深邃的蓝与洁白,给人一种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扎实做好非遗的系统性保护、广泛开展非遗的多元化传播,光明网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契机,策划推出“非遗焕新生生不息”记录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系列短视频,
“点开美图秀秀AI功能的瞬间,我仿佛来到了喀什古城!”近日,22岁的汉服爱好者李子璇在社交媒体晒出一组照片——身穿AI生成的艾德莱斯绸长裙,羊角纹AR头饰随着动作轻盈旋转。这组“赛博新疆旅拍”一经发布就收获上千点赞,评论区被网友“求同款教程”刷屏。
据介绍,苏州丝绸博物馆里收藏着6000多件(套)丝绸文物,各种纹样加起来近10万片。过去,这些宝贝只进行展出,没有进一步开发其价值,产生不了很高的经济效益。为了让丝绸文物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2023年以来,苏州丝绸博物馆与国有企业苏文投集团深度合作,探索“1+
摩羯纹最早源于印度神话,是一种长鼻利齿、鱼身鱼尾的神秘水生动物。随着佛教东传,摩羯纹进入中国,并逐渐与本土文化相融合,被赋予新的意义。
比如,唐代诗人卢照邻在《长安古意》中写道:“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以鸳鸯为喻,希望能如鸳鸯般,与心爱之人相伴相随、不离不弃;
春日杭州,阳光正好。3月23日,一群热爱艺术的青少年踏上了“绘杭州之美 润文艺之林”美育研学之旅。这次活动以“厚重雕塑”和“传统纹样”为主题,带领孩子们走进韩美林艺术馆,感受艺术魅力,激发创作灵感。
3月21日,新疆大学新疆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与美图秀秀联名推出的“美图国潮纹样计划·国潮纹样新疆篇”在美图秀秀APP正式上线。项目上线首日即获得首页开屏曝光,成为现代科技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创新实践。
车胎、底漆、补灰、打磨、髹饰……作为彝族漆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95后工匠曲木史伍熟练掌握制作彝族漆器的40多道工序。如今,借助短视频平台,她正将彝族漆器的魅力传递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