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海 唐诗诵读:作者 戴叔伦 《题稚川山水》 (外一首)
作者简介:戴叔伦(732—789)年,江苏常州人,唐代诗人。安史之乱时避难鄱阳。官至抚州刺史,他的《关山月》《题稚川山水》《兰溪棹歌》等诗作流传广泛。
作者简介:戴叔伦(732—789)年,江苏常州人,唐代诗人。安史之乱时避难鄱阳。官至抚州刺史,他的《关山月》《题稚川山水》《兰溪棹歌》等诗作流传广泛。
开篇便比喻精妙,展现出独特的禅学智慧,"禅心如落叶,不逐晓风颠。" 禅心就像落叶,不会追逐清晨狂风的颠簸而显得凌乱。禅宗曾主张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落叶的意象既符合这种观物方式,又暗含对生命状态的深刻隐喻。
在唐代,有这样一位不太出名的诗人,他的笔下既有风景秀丽的江南之景,又有豪情万丈的报国情怀。
盛唐的风烟里,诗歌是最璀璨的星辰。在这片群星闪耀的天空下,戴叔伦以一支兼具灵秀与雄浑的笔,在山水间书写乡愁,于古迹中寄托幽思,从边塞处迸发豪情。
戴叔伦(732—789),字幼公,一字次公,润州金坛(今江苏常州)人,唐代诗人。远祖为东晋名士戴安道。广德初年任秘书省正字,大历元年(766)入刘晏幕,授监察御史衔。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常州)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