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密:伪装本革命文献的概念及其再认识
伪装本是近代革命文献中一类特殊版本的文献,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版本价值和文物价值,各收藏单位均将其作为珍贵革命文物加以典藏。伪装本是革命和进步力量应对反动当局查禁的产物,传世实物较少,加上史料欠缺,学界关于伪装本概念的研究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亟待厘清和完善。
伪装本是近代革命文献中一类特殊版本的文献,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版本价值和文物价值,各收藏单位均将其作为珍贵革命文物加以典藏。伪装本是革命和进步力量应对反动当局查禁的产物,传世实物较少,加上史料欠缺,学界关于伪装本概念的研究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亟待厘清和完善。
面对技术迭代引发的人机共创、人机共评等现象,写作者要坚守难以被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代替的“人的主体性”与“人的语言”,寻找科技和人文和睦相处之道。第十四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29日在沪颁奖,文学界共话:技术浪潮下批评何为?守住文学的灵性与人性靠什么?
唐弢先生的书椅看似普通却暗藏玄机,展开可作登高取书的阶梯,合拢则成静心研读的座椅。它不仅是书房实用利器的典范,更被提炼为“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奖杯的造型,寓意“学问当坐冷板凳,研究甘作他人梯”的治学精神。这把中西合璧的梯椅,既是对藏书文化的致敬,亦是对学术传承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璀璨星河中,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以其宏大的社会图景与深刻的思想内涵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茅盾晚年回忆录中言之凿凿的“1933年2月初版”与现存开明书店版图书版权页上清晰的“1933年1月初版”“1933年4月初版精本”之间的差异,不仅构成了
李静的《学院体制与数字时代知识转型——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再定位(2014—2024)》、王雪松的《视觉形式与中国新诗文体建构》、韩松刚的《“人”的辩证法——从〈平原〉到〈欢迎来到人间〉》、王炳中的《“精神胜利法”的退场与阿Q的“成长”》、李壮的《何以“真实”,如
上海是我国文艺评论重镇,也是90多年前唐弢先生文学起步的地方。上海长期高度关注青年评论家的成长。“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的颁奖活动落地上海,至今已举办四届。
2023年,刚从浙江大学茶学系毕业的叶非凡,来到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新兴镇大石村,成为一名驻村干部。从茶山环绕的大学校园到以茶为业的浙南村落,从实验室的科研学习到田间地头的基层实践,这位“00后”青年在茶香氤氲中开启了一段扎根乡土的青春征程。
考场外面设立临时书铺,这个风气由来已久。另外如灯市庙会,向例也有书摊。王士祯《古夫于亭杂录》记云:“昔在京师,士人有数谒予而不获一见者,以告昆山徐尚书健庵(乾学),徐笑谓之曰:此易耳,但值每月三五,于慈仁寺书摊候之,必相见矣。如其言,果然。庙市赁僧廊地鬻故书,
今天3月26日,中国现代文学馆迎来建馆40周年馆庆日,李敬泽、毕飞宇、孙甘露等作家,李象群等艺术家在馆内开启直播活动,共赴一场春日里的文学悦读之旅。上午,鲁迅新塑像《野草》也在馆内花园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