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树圆明园《松风》55号闪耀中意建交55周年艺术特展
当地时间6月25日,由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意大利文化部等单位主办的“光影同辉 美美与共”——庆祝中意建交55周年艺术特展在意大利林琴国家科学院盛大开幕。中意建交55周年特聘艺术家、四君子艺术中心主席陈玉树的作品圆明园全球限量版《松风》55号应邀作为中国古典
当地时间6月25日,由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意大利文化部等单位主办的“光影同辉 美美与共”——庆祝中意建交55周年艺术特展在意大利林琴国家科学院盛大开幕。中意建交55周年特聘艺术家、四君子艺术中心主席陈玉树的作品圆明园全球限量版《松风》55号应邀作为中国古典
从河南一个县城出发,用一支画笔绘就了跨越半个世纪的艺术传奇。6年军旅生涯锻造了他的坚韧,师从岭南画派大师关山月先生奠定了他的艺术根基。从设计“好想你”枣业经典Logo,到创作独具韵味的枣乡风情画;从四度问鼎“世界之星”包装设计大奖,到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培育设计
《松风馀韵》五十一卷,清人姚弘绪编。弘绪字起陶,号听岩,江南金山(今上海市金山区)人。清康熙二十年(1681)举人,康熙三十年(1691)进士,任庶吉士。康熙四十九年(1710)参与大型类书《渊鉴类函》的修纂。雍正元年(1723)年入明史馆,任纂修官。他好吟咏
松涛阵阵,真如日本俳句圣手松尾芭蕉所说,是“无上尊贵的山顶松风”,它彰显的是人与世界“共成一天”的境界。
打开高德地图APP,选择【我的】→选择【语音包】→点击【录语音】。
自古就有“文章奥府”之美誉的修水,犹如一方未干的墨砚,赭石色的山峦在赣北褶皱里研磨千年。双井村的溪流如狼毫蘸饱了青绿,一笔一画勾勒出北宋的眉目。我踩着青苔斑驳的石板路时,恍惚听见《秋风词》的泛音从村口的古樟树洞渗出——那调子沾着黄庭坚洗笔时抖落的松烟,被风揉碎
2019年深秋,沈伟受邀于杭州吴山石观音阁的《湖上》杂志,做过一次水墨松系列的雅集,以“遁”为题,写松若干,风骨孤峭,气息清远。犹记当年的展题之意,既是书写隐逸之志,亦是当代人心中那一点自守之光。数年倏忽,时序暗流,此番再展于武汉,题曰《松风》,但它并非旧迹重
“今天工作任务是把因春耕生产大棚建设拆迁的3根电杆立好,大家注意安全,注意危险点。”4月16日,在祁阳市七里坪村柳林农机专业合作社育秧大棚前,国网祁阳市供电公司“松风”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安排今天施工任务。
2025年4月14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淄川区老干部服务中心被墨香与诗意浸润。宋炳华先生的书画展如同一卷徐徐展开的山水长卷,在宣纸与画布间流淌着岁月的回响。作为摄影爱好者,我端起相机,将镜头对准这场艺术盛宴,让光影定格下每一个触动心灵的瞬间。
日前,河东区松风东里社区儿童职业体验馆正式揭牌开馆,为青少年职业启蒙搭建了“家门口”的平台。
得到两枚闲章,一枚“夏日清和”,一枚“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极喜欢,若再添一枚,就要“听松风处”,篆体字,蘸了印泥,落在水墨淋漓的白宣上,古澹温雅,意境也是极好的。
左锡云,天津人,号墨龙堂主、又号老左,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会员、中欧文化艺术交流联合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