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正清《政通四海》出中译本,聚焦清代公文和朝贡体系
《政通四海:清代公文、驿递和朝贡体系》是1939年至1941年间费正清和邓嗣禹合作发表在《哈佛亚洲研究学报》上三篇文章集结而成的一本关于清代行政方面的著作,是费正清目前为数不多尚未有中译本的英文著作之一。这本书聚焦于三个主题,分别是清代公文的传递、清代公文的种
《政通四海:清代公文、驿递和朝贡体系》是1939年至1941年间费正清和邓嗣禹合作发表在《哈佛亚洲研究学报》上三篇文章集结而成的一本关于清代行政方面的著作,是费正清目前为数不多尚未有中译本的英文著作之一。这本书聚焦于三个主题,分别是清代公文的传递、清代公文的种
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一些长期致力于中国研究的美国学者得以进入中国内地,接触中国国内逐渐开放的档案资料,以及直接到中国村落和少数民族聚居地进行口述史访谈和田野调查。这对美国包括历史学、政治学、人类学等具体学科在内的“中国研究”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催生了美国的
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一些长期致力于中国研究的美国学者得以进入中国内地,接触中国国内逐渐开放的档案资料,以及直接到中国村落和少数民族聚居地进行口述史访谈和田野调查。这对美国包括历史学、政治学、人类学等具体学科在内的“中国研究”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催生了美国的
世界对中国的好感度上升明显,各国民间对中国的正面看法也越来越多。二十多年来,中国实现了从被误解到被追捧、从被动解释到主动定义的华丽转身,中国正凭借着硬核实力和从容姿态,重塑着世界对我们的认知。
中国传统思想在理论上寻求“文”和“武”之间的微妙平衡。“文”含有文明、文学、文化、文雅等意思,而“武”在不同语境中可指军事才能、武功、体力等。春秋时期最知名的兵家人物孙子(前 544—前470)主张“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这种发政施仁(文)和严刑峻
\x26lt;a target=\x26quot;_blank\x26quot; class=\x26quot;weapp_text_link\x26quot; data-miniprogram-type=\x26quot;text\x26quot; data
中国文明的根基,深埋在数千年前的土壤里。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分布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甚至更远的区域。这些文化彼此独立,却逐渐形成了共同的信仰和生活方式。比如,玉器作为礼器的传统从东北的红山文化到江南的良渚文化均有发现,暗示着早期先民对“天
多数学者主张小题大做,用别的语言表述是做“窄而深”的研究。有的说要像乾嘉学术那样“为‘窄而深’的研究”,“见其‘为学问而学问’,使吾辈奋兴向学”(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受台湾著名大学之邀,朱政惠教授于2010年5月赴台湾进行学术访问。其间应《中国社会科学报》之邀,朱教授提前拜见了汪荣祖教授,就美国的中国学研究及相关问题对汪教授进行了采访,交换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