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中国最后一位女先生,17岁丧母,52岁丧女,95岁裸捐3568万
她是加拿大皇家学会有史以来唯一的中国古典文学院士,诗人痖弦称她为“穿裙子的士”,大家尊称她“先生”,也是那个把3568万元毕生积蓄全捐出去的叶教授。
她是加拿大皇家学会有史以来唯一的中国古典文学院士,诗人痖弦称她为“穿裙子的士”,大家尊称她“先生”,也是那个把3568万元毕生积蓄全捐出去的叶教授。
南开大学讲席教授、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泰斗。幼承诗教,历经忧患仍坚守中华文化信仰。自1945年执教,她将中国诗词之美播撒全球。回国后,讲学足迹遍布数十所高校,建“迦陵学舍”,捐资数千万在南开设立“迦陵基金”。在世百年,她用数十部著作筑起中华诗教传承丰碑。以无生之觉
近日,书局出版的《重读毛泽东诗词》《迦陵书系》(百岁典藏版)、《禅思与诗情(增订本)》《温州大典·敬乡楼丛书》等四种图书荣获北京印刷协会颁发的“毕昇之光·精美印刷品”奖项。
“天行常健老何妨,花落为泥土亦香。”仅从叶嘉莹先生晚年在《奉和沈秉和先生〈迎春口号〉七绝二首》其一中写到的这两句诗里,我们就可以想见叶先生铸就的是自强不息、甘于奉献、无怨无悔的一生。中国古典诗词蕴蓄着中华民族最美好的心灵和品质,在其生生不已的感发作用中,传承着
又一个春天来了。即使在北京,这些天樱花、桃花和海棠也都开了。看着绽放的海棠花,我不由得想起去年秋天, 迦陵先生说,秋天了,叶子落了,我恐怕看不到明年的春暖花开了。想到这些,我不由得潸然下泪。
我与叶先生结识是在卑诗大学亚洲图书馆(也是亚洲系所在地)的地下休息室,外面就是卑诗大学著名的网红打卡点——泰山石雕刻的“仁义礼智信”五个大字,时间是2006到2008我在那攻读硕士期间的一个午餐或晚餐时间。我们都去那使用微波炉加热自带盒饭。记不清是怎样接上话的
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南开大学讲席教授、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被誉为“诗词的女儿,风雅的先生”的叶嘉莹,于2024年11月24日在天津逝世,享年100岁。
“上苍对于生命的过程,设计得不是很好。当人老了,都要经过一段很痛苦的【衰弱、退化、生病、出入医院、治疗、不治】的时间,这段时间,可长可短,对于必将老死的人,是多大的折磨!万一不幸,还可能成为依赖【插管维生】的【卧床老人】!我曾经目睹那种惨状。我不要那样的【死亡
看到一段短视频,年轻的叶嘉莹说,那么多人写东西都不写自己的真实感想,一位记者采访我,说我的海外赤子的爱国之心之类的,我跟他说,你最好不要发表,不然显得我这爱国心很假。学生考试也是,知识性的地方都很好,一到自己发挥就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