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日报“伏牛文苑”(84)
夏夜闷热。竹凉席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时,目光总会下意识望向天花板。那片天花板平整素白如初春的雪原,让我莫名想起印象派画家梵高,是他天马行空般的绘画风格,化作故乡老屋那片纸糊天花板的斑驳图像,伴我度过童年时的美好时光。
夏夜闷热。竹凉席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时,目光总会下意识望向天花板。那片天花板平整素白如初春的雪原,让我莫名想起印象派画家梵高,是他天马行空般的绘画风格,化作故乡老屋那片纸糊天花板的斑驳图像,伴我度过童年时的美好时光。
穿过熊耳山江河分水岭隧道时,山风裹挟着槲叶特有的草木香涌入车窗。山麓的槲树正舒展着油亮的叶片,晨光里仿佛千万只翠绿的手掌在挥舞。这熟悉的气息倏然掀开记忆的封印——40多年前的端午前夕,我跟着母亲拿着竹篮穿行在这样的槲树林中,叶片摩擦的沙沙声和布谷鸟的鸣叫在山谷
当黄河在灵宝市拐出第九道弯时,灵宝市函谷关镇王垛村、孟村等的农人在晨曦中苏醒。那些被露水和雨水浸润的夯土城墙,泛着出土时的亮光,恍若几千年前的晋国将士仍在守护山河。当你触摸着关楼基座上深浅不一的箭痕,就会明白贾谊笔下“据崤函之固”的重量。公元前614年的风穿过
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闭上眼睛,牧童骑牛遥指杏花村的画面浮现脑际;悠悠漫步在乡间的小路上,乡村炊烟袅袅,空气中飘散着春草的清香。这一刻,仿佛穿越了千年时光,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春秋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