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民:碑帖拓片的价值与收藏前景
在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艺术中,碑帖拓片占据着一个独特而重要的位置。它们是古代金石刻石文字最直接的记录,是书法艺术传承的重要载体,更是研究历史、文化、文字演变乃至社会风貌的珍贵实物遗存。然而,不同于书画、瓷器等广为人知的收藏门类,碑帖拓片显得更为小众,对收藏者
在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艺术中,碑帖拓片占据着一个独特而重要的位置。它们是古代金石刻石文字最直接的记录,是书法艺术传承的重要载体,更是研究历史、文化、文字演变乃至社会风貌的珍贵实物遗存。然而,不同于书画、瓷器等广为人知的收藏门类,碑帖拓片显得更为小众,对收藏者
唐太宗与玄奘的精神纽带此碑为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二十二年(648 年)为玄奘法师译经所作的序文,太子李治(唐高宗)作记,附玄奘译《心经》,全文 1900 余字,表彰玄奘西行取经的功绩。唐太宗以帝王之尊为僧人撰序,体现了唐代 “三教并行” 的文化包容,而玄奘取经的
刻石拓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载体,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明。它的发展演变,犹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从最初的墓碑、墓志铭、功德碑,到文人墨客的书法碑,再到成为中国文化特有的文字记载介质 - 拓片(拓本),每一步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的兰亭雅集留下了经典之作《兰亭序》 ,随着兰亭文化的深入人心,人们借助摹拓、临写、刻石等手段不断复制,使《兰亭序》化身千万,流传久远。目前传世的《兰亭序》主要有两种载体,一种是后人临摹的书迹本,另一种则是刻石拓本。两宋时期,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