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玫瑰的血色挽歌:郑苹如一家的抗战传奇
1918年,郑苹如出生于日本名古屋,她的父亲郑钺,清末考取官费留学,在日本法政大学深造,是一位正直的学者和革命者,早年间便追随孙中山,加入了同盟会 。母亲木村花子出身日本名古屋名门,受革命党人的影响,对中国革命满怀同情,与郑钺结婚后,她改名为郑华君,一心协助丈
1918年,郑苹如出生于日本名古屋,她的父亲郑钺,清末考取官费留学,在日本法政大学深造,是一位正直的学者和革命者,早年间便追随孙中山,加入了同盟会 。母亲木村花子出身日本名古屋名门,受革命党人的影响,对中国革命满怀同情,与郑钺结婚后,她改名为郑华君,一心协助丈
1939年,惨遭日寇铁蹄蹂躏的上海滩,早已沦为“孤岛”。外表的灯红酒绿,掩不住骨子里的肃杀和荒凉;歌舞升平的十里洋场,充斥着背叛、绑架和暗杀的血腥气息。整个中国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整个上海也安不下一个单纯的灵魂。
特务林之江的手微微发颤——这个被拷打两个月之久却妆容精致的女子,此刻竟抬手理了理鬓角碎发,仿佛即将赴一场舞会。“开枪吧,别打我的脸,我爱美丽。” 连中三枪倒地,遗体草草掩埋。
天还是那样灰,夜色刚要吞没最后的光亮,门外却传来了一阵熟悉的敲门声。
1940年2月的一个寒夜,上海郊外的荒地响起三声枪响。22岁的郑苹如倒在血泊中,临死前只提了一个要求:“别打我的脸。”这位曾登上《良友画报》封面的上海滩第一交际花,到死都要维护自己的体面——谁能想到,她竟是中统王牌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