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岛遗韵:探寻海南省非遗文化的多彩魅力
海南的非遗文化涵盖多个领域,丰富多彩。传统技艺首屈一指,其中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堪称一绝。黎族妇女们用简单的工具,通过纺、染、织、绣等工序,将棉线变成色彩斑斓、图案精美的黎锦。每一幅黎锦都诉说着黎族的历史、传说与生活,是黎族文化的生动载体。苗绣也别具特色,苗族
海南的非遗文化涵盖多个领域,丰富多彩。传统技艺首屈一指,其中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堪称一绝。黎族妇女们用简单的工具,通过纺、染、织、绣等工序,将棉线变成色彩斑斓、图案精美的黎锦。每一幅黎锦都诉说着黎族的历史、传说与生活,是黎族文化的生动载体。苗绣也别具特色,苗族
七十五载笔墨春秋,七十五载风雨同行。2025年是《海南日报》创刊75周年,连日来,海南各大核心商圈陆续点亮主题大屏,联动致敬这份陪伴琼岛人民的“新闻答卷”。
一首好诗有其“诗境”,“诗境”来自诗人“心境”。为诗者,自有其灵感、匠心、学识、历练、神韵;读一首好诗,须得“悟境”,即从“诗境”走入诗人“心境”,是对诗者之灵感、匠心、学识、历练、神韵的认知。读一诗,得其一,自足矣。
75年前的今天,《海南日报》前身《新海南报》在海口新华南路的二层小楼里诞生。这份创刊于战火硝烟与发展建设交替之际的报刊,字字句句已投下老一代报人为国为民的情怀。
4月26日上午,曾氏文化研究者曾强永主讲的《海南曾氏迁琼始祖》专题分享会在海南省图书馆东坡书房举行,这是大型公益系列活动“琼州文化大讲堂”的第54场讲座,此次活动吸引了众多诗人作家、艺术家和曾氏族人70余人到场听讲。
自贸港兴,岛联天下。在海南自贸港建设重大战略机遇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海南省分行立足自贸港金融创新前沿,创新推出跨境金融、离岸贸易等特色服务,以金融之力赋能实体经济,仅2024年以来累计投放自贸港建设信贷资金超456亿元,项目贷款39.20亿元,地方债62.08
一壶清茶、一套桌椅、几样点心、三五好友,以及充裕的时间,是海南老爸茶的常见组合。“海南老爸茶的气质和在老挝喝茶很像,都是悠闲的慢节奏生活方式,不过老爸茶的菜品种类很丰富,除了喝茶,还可以当作正餐。”老挝海南同乡联络处秘书长郭小龙7日在海口体验老爸茶后说。
周济夫,1947年生人,,海南万宁人,原海南日报副刊主任编辑,海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第四届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现为海南省诗词学会名誉会长。著有《海南古代诗歌史》(与李景新、柯继红合作)、《济夫诗词钞》等。
仲春之节,斗指卯宫。二气交班,昼夜均等而冷暖更迭;阴阳相伴,天地融合而乾坤互通。冻河冰解,柳浪乍涌鹅黄雨;蛩户启半,桃溪晕染胭脂风。南雁北归,玄鸟衔泥垒于旧檐;东君西行,雷神击鼓于长空。恰值时序轮回之际,九州生机奔涌如虹。
北海公园是我最喜欢的公园。有山、有水、有白塔,离家也不算远。第一次是什么时间去的,已记不清楚了。不过,我曾经看到过家里留下的相片,那是小姑父来北京时带我和妹妹一起去的,大概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
2025年曙光初照,日月尘光世界音乐节元月1日的舞台依旧熠熠生辉,汇聚民族文化精髓,展现世界音乐风尚,跨年夜之后,独属于海南的声音在海口·日月广场再度响起,串联白昼与夜幕,链接传统与新潮,沟通过往与当下,回味历史与往昔,感受古朴与创新,推动转化与发展。尘光世界
12月8日,海南澄迈的天福体育博物馆迎来了一个不寻常的参访团——一群来自澳大利亚的华裔青年大学生。
今年国庆期间,在云南哀牢山,当地鸟类环志监测站工作人员邂逅了号称“世界上最神秘的鸟”——海南鳽,并为其记录下影像。事实上,从2021年开始,那里已经连续四年发现海南鳽。
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海南三亚举办。它不仅是一场体育的盛会,汇聚了五湖四海的民族体育健儿,尽显民族体育的雄浑与豪迈,更为海南带来了展示多元魅力的绝佳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