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首好诗有其“诗境”,“诗境”来自诗人“心境”。为诗者,自有其灵感、匠心、学识、历练、神韵;读一首好诗,须得“悟境”,即从“诗境”走入诗人“心境”,是对诗者之灵感、匠心、学识、历练、神韵的认知。读一诗,得其一,自足矣。
一首好诗有其“诗境”,“诗境”来自诗人“心境”。为诗者,自有其灵感、匠心、学识、历练、神韵;读一首好诗,须得“悟境”,即从“诗境”走入诗人“心境”,是对诗者之灵感、匠心、学识、历练、神韵的认知。读一诗,得其一,自足矣。
1941初六夜新月
新月如眉斜未安,天风来去暮云残。
料知今夜神仙境,比似人间应不寒。
本意在人间寒,而反写新月之细之斜之未安,且更有天风残云,如此翻转取之,透过、折进一层作比,此诗肠也。(归樵)
1942小石源芭蕉
江湖小李
才见白鹭飞,复见白鹭立。
白鹭飞上下,点破蕉林碧。
妙处全在结句一笔叫醒,“点破蕉林碧”让白鹭与碧绿的蕉林,两面交相映发,反衬白鹭,使画面立体、动感、有青壮气。(归樵)
1943初伏即景
曹宪阁(辽宁)
避暑浓荫下,听涛碧水边。
几声灰喜鹊,惊落柳头蝉。
三四句有味外之味,占领舆论制高点的“灰喜鹊”只“几声,”便“惊落”了或自嘲高洁,或哀伤时事,或叹息命运的“柳头蝉。”足见“灰喜鹊”的霸道专断,与“柳头蝉”的微弱言轻。(归樵)
1944游杨浦228街坊(新韵)
刘鲁宁
老式街坊时尚风,闲中久坐意蒙蒙。
相知唯有梧桐雨,点点滴滴是旧声。
怀旧意绪由“老式街坊”与“时尚风”的冲突引发,借“梧桐雨”将难于直达的伤感情思推向无穷,尽得意外之意,味外之味。(归樵)
1945圆规
王远存(江西)
一足扎根守,一足欲往前。
两般同使力,原地转圈圈。
咏物须有寄托,即“借彼物理,抒我胸臆,”然从不同角度切入,会有不同情绪关照。王兄此作寄守旧与开新的矛盾不处理好,只能原地打转转之托。网上见黄永强一首咏圆规曰:“起点常和终点连,形如人字纸中旋。心能静下身方正,腿若伸開梦自圆。”寄心静身正,方得梦圆也之托。所谓以物象折射心象者也。(归樵)
1946严子陵钓台西台
蔡红柳
昔自严陵垂钓后,千秋文士共倾心。
忽闻山水皆长哭,岂独烟霞堪醉吟?
知己如斯难聚首,男儿到此泪沾襟。
江天浩气今犹在,时遣云涛访故林。
此律属登览兴会之作,以檃栝谢翱哭文天祥事而咏叹出之。颔联融议论于神韵之中,颈联注真情于登览之间。首尾联不乏气韵雄壮,情文相生。(归樵)
1947芝罘岛怀古
朱本喜
仙芝探海水中生,万丈惊涛至此平。
琼岛萋萋云叠翠,苍松猎猎鸟争鸣。
东巡古庙雄兵在,西殁康王霸主轻。
遥望风烟归暮色,一山犹有半山晴。
全诗大视野运转,结构圆熟灵活。首联壮阔,入眼便耸动耳目。颔联布景设色,“琼岛萋萋”与“苍松猎猎”对举,“云叠翠”与“鸟争鸣”对举,一句三折,声色叠加。颈联由所见古迹,所思旧事引发兴亡之叹。尾联以景结情,将怀古之情纳于“风烟归暮色”“犹有半山晴”中,更见味长。(归樵)
1948癸卯初度
彼岸归途
玉闕浮雲莫可論,蔬餐淡味尚能吞。
劬勞鏡裏蒼顔甚,物序杯中綠酒渾。
慚愧此身空日轉,磋砣底事向塵奔。
歸來半點無堪記,惟有鴻泥額上痕。
“蔬餐淡味尚能吞”“慚愧此身空日轉”两句可见人之穷达,不在贫贱富贵,而在心志屈伸。理想与现实之间距离愈大,其心志之损伤亦愈大矣。(归樵)
1949忆一人巷
孙群
窄亦宽于缝,深尤未可猜。
吾心如此巷,只许一人来。
“未可猜”已见用意,妙在三四句的跳脱,既有突袭感,又能切准“一人巷”诗题。(归樵)
1950海南火山口
星汉.
常开笑口自从容,吐纳烟云不肯封。
老去人生也如我,再无怒火向天冲。
妙处在写火山从不经意间来而托意俱至,字字切题,而又字字寄慨。(归樵)
个人小传:
少年曾牧牛于柳溪之畔,采薪于桃林之野;老来欲固守于幽怀心斋,回归于天然纯粹,便有归樵别名。喜读诗词,偶有一得;好乱涂鸦,聊补性情。
评者/归 樵 编辑/章雪芳 校对/冯 晓
来源:小楼听雨诗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