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大儒孟子:从坎坷周游路到不朽思想传承
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誉为 “亚圣”,与孔子并称 “孔孟”。在那个百家争鸣、战火纷飞的时代,他怀揣着对儒家思想的执着信念,奔走于各国之间,试图将自己的政治主张和道德理念传递给诸侯们,期望能够实现社会的安定与和谐。他就是孟子,以其犀利的言辞、深邃的思想
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誉为 “亚圣”,与孔子并称 “孔孟”。在那个百家争鸣、战火纷飞的时代,他怀揣着对儒家思想的执着信念,奔走于各国之间,试图将自己的政治主张和道德理念传递给诸侯们,期望能够实现社会的安定与和谐。他就是孟子,以其犀利的言辞、深邃的思想
2300年前,孟子周游列国,以浩然正气唤醒君王之心;2300年后,他的智慧仍如星火,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孟子》记载了孟子和齐宣王的一段对话,孟子劝齐宣王爱护百姓从而成就圣王伟业,而要保民而王,关键的是珍惜和存养自己的“爱人之心”。这个爱人之心首要的就是对生命的“恻隐之心”或同情心,也可以说是人的道德良知。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对人类发展和社会治理方面的贡献是巨大的。其中儒家思想强调的“君君臣臣”——本意是君王要以德治国并且要以身作则,而臣子要尽忠职守,双方各尽其责,绝非单向的服从。明代思想家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进一步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长河中,四书五经宛如熠熠生辉的瑰宝,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不仅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根基,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精神传承。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在四书五经的滋养下成长,其蕴含的思想观念、道德准则和人文精神,如春风化雨般
自去年8月,「润泽日讲」开播以来,我们进行了《大学》《论语》两期经典学习,借助经典的智慧分析和解决我们日常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或烦恼,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与支持。
心中的孟子是一位王者,他“仁者为王”、“仁者无敌”的治国理论如惊涛拍岸,穿越几千年的历史汹涌澎湃而来,让我们振聋发聩;心中的孟子是一位智者,“五十步笑百步”、“缘木求鱼”的经典比喻,几经岁月的磨砺,其哲理沉淀更见丰厚;心中的孟子是一位勇者,他的“民为贵,社稷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