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石刻终成世界记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4月17日宣布将74项文献遗产新列入其《世界记忆名录》,其中包括中国组织申报的《少林寺碑碣(566—1990)》《随州曾侯乙编钟》以及中国与斯里兰卡联合申报的郑和遗存《布施锡兰山佛寺碑(1409年2月15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4月17日宣布将74项文献遗产新列入其《世界记忆名录》,其中包括中国组织申报的《少林寺碑碣(566—1990)》《随州曾侯乙编钟》以及中国与斯里兰卡联合申报的郑和遗存《布施锡兰山佛寺碑(1409年2月15日)》。
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21次执行局会议,正式将我国申报的《随州曾侯乙编钟》《少林寺碑碣(566—1990)》和我国与斯里兰卡联合申报的郑和遗存《布施锡兰山佛寺碑(1409年2月15日)》,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随州曾侯乙编钟文献遗产项目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作为曾侯乙编钟最早一批的发掘者,湖北省博物馆原副馆长冯光生感慨万千:“曾侯乙编钟这部公元前五世纪的有声乐律经典,是跨民族、跨国界的遗产,是人类的智慧之光、精神之光。”
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新闻公报,宣布将74项文献遗产新列入其《世界记忆名录》,其中包括中国组织申报的《随州曾侯乙编钟》《少林寺碑碣(566—1990)》以及中国与斯里兰卡联合申报的郑和遗存《布施锡兰山佛寺碑(1409年2月15日)》。至此,中国共有18项文
新一批文献遗产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世界记忆再添宝贵财富。其中包括我国申报的《随州曾侯乙编钟》《少林寺碑碣(566—1990)》,以及我国与斯里兰卡联合申报的郑和遗存《布施锡兰山佛寺碑(1409年2月15日)》。
武汉东湖之畔,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展厅内,三层八组65件青铜编钟的原件悬挂在曲尺形的铜木钟架上。编钟上的铭文清晰可见,令参观者流连忘返。
专家认为,随州曾侯乙编钟是人类目前所见最早体现音乐数理关系的出土文献,是迄今所知公元前5世纪全世界唯一的有声文献,是目前世界仅存的公元前5世纪声文对应的乐律文献,是人类轴心时代高度发达的抽象思维能力的见证。随州曾侯乙编钟的入选填补了湖北省《世界记忆名录》空白。
4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新闻公报,宣布将74项文献遗产新列入其《世界记忆名录》,其中包括中国组织申报的《随州曾侯乙编钟》《少林寺碑碣(566—1990)》以及中国与斯里兰卡联合申报的郑和遗存《布施锡兰山佛寺碑(1409年2月15日)》。至此,中国共有1
4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公报,宣布将74项文献遗产新列入其《世界记忆名录》,其中包括中国组织申报的《随州曾侯乙编钟》《少林寺碑碣(566—1990)》以及中国与斯里兰卡联合申报的郑和遗存《布施锡兰山佛寺碑(1409年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