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一遇的立夏节气!
2025年立夏于5月5日14时42分降临,恰逢农历四月初八,公农历“双历重合”的奇观六十年一遇,概率仅1.8%。古籍云“立夏在头,五月桑拿”,虽今年立夏居四月上旬偏中,但气候先兆已现端倪——国家气候中心预测夏季全国气温偏高0.5-1℃,华北、黄淮或迎40℃极端
2025年立夏于5月5日14时42分降临,恰逢农历四月初八,公农历“双历重合”的奇观六十年一遇,概率仅1.8%。古籍云“立夏在头,五月桑拿”,虽今年立夏居四月上旬偏中,但气候先兆已现端倪——国家气候中心预测夏季全国气温偏高0.5-1℃,华北、黄淮或迎40℃极端
2025年立夏不一般!5月5日13时56分,太阳直射黄经45°,正式入夏。今年立夏暗藏三大反常,老祖宗经验预警:三伏天可能“热到离谱”!
五一小长假最后一天就是立夏,我正蹲在院子里啃着邻居张婶送来的西瓜,手机突然被"60年一遇立夏"的热搜刷屏。隔壁李叔端着碗立夏饭凑过来:"丫头知道不?老辈人常说'立夏不端碗,冻得腿打颤',这节气可藏着大学问!"
“立夏无雨,碓头无米”,这句流传千年的农谚道出了立夏节气与夏季降水之间的微妙联系。2025年5月5日15时09分,太阳到达黄经45度,我国正式迎来立夏节气。此刻,从江南连绵的梅雨到华北干热的风,整个中国的气候格局正在经历季节性转折。那么,这个夏天究竟会“涝”还
今天是农历四月初一,我路过村头老李家的田埂,看见他蹲在地头抽旱烟。老李说今年闰六月,庄稼能不能收全指着天上的雨。村里老人常说“两六月旱不旱,就看四月初一”,意思要是这天下雨,后面六月怕是要旱得地皮裂。我抬头看看天,太阳晒得人直冒油,云彩都找不着一片。
谷雨时节春将尽,老农们却紧盯天象,相传这天的阴晴冷暖暗藏三伏天玄机。当气象台发布厄尔尼诺预警,田间地头的古老智慧与现代科学碰撞,今年盛夏究竟会否上演"烧烤模式"?
Zhang, W. X., and Coauthors, 2025: A year marked by extreme precipitation and floods: Weather and climate extremes in 2024. Adv. A
我这里回顾一下,说一部分,比如:我国冬季降雨明显减少了,在冬季最后一个月的时候,我国发布了其冬季降雨状态,其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超50%,其中江苏、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偏少八成以上,尤其是福建、广东、广西是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
当太平洋的呼吸搅动全球大气环流,厄尔尼诺与拉尼娜这对气候孪生子,正以前所未有的频率考验着人类预测系统的极限。这不仅是一场科学精度的较量,更是信息透明与公众期待之间的微妙博弈——在气候剧场中,每个预测都是对确定性渴求的回应,也是对自然复杂性的谦卑致敬。
各位,这个冬天热不热?热就对了。2025年的暖冬现象格外显著,多地气温打破同期记录。据气象数据显示,不少地区的冬季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2-4℃。
2023年,全球平均气温相较于2022年大幅上升约0.3℃,创下了有现代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记录。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用“全球沸腾”(global boiling)形容当年7月的极端气候。没想到2024年依旧“高烧”不退,全球平均温度继续上涨0.1℃,再次打破2
当纽约的咖啡期货交易员紧盯天气软件时,加勒比海的一股热带低气压可能让蓝山咖啡豆减产,慕尼黑的再保险公司正在重算牙买加种植园的保费,一朵积雨云的移动轨迹,可能直接牵动着东南亚万千橡胶厂主的神经……以上景象都在提示我们:金融市场里,气候波动越来越像那个凶猛的操盘手
走在路边,玉兰树的叶子依旧碧绿,在暖洋洋的阳光照耀下,叶面光滑如镜,仿佛还有一层油光,更加青翠欲滴。紫玉兰的叶子在每年四月中下旬开始生长,一直到秋天或冬天掉落时,始终保持着绿色,这是因为叶片当中叶绿素的数量一直没有发生变化。今年冬天,玉兰树仿佛忘记了季节的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