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

跨海论汉|专访耿幽静:在自家花园里灼烧“甲骨”的汉学家

从耿幽静教授(Joachim Gentz)的办公室走出,我的脑海里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窗外,一座哥特式尖塔笔直耸立,仿佛要刺破那深邃幽蓝的天空。尖塔背后,是轮廓分明、静谧而壮丽的亚瑟王座山。一轮明月挂在空中,月光透过玻璃窗,洒在伏案工作的耿教授身上。他在思索《

甲骨 董仲舒 花园里 穀梁传 公羊传 2025-05-29 12:04  6

风华独领《风流去》(八)| 法苑第154期

鬼谷子《风流去》里没有鬼谷子。如此风流人物不着一笔,对他的弟子如苏秦、张仪、孙膑、庞涓也一概忽略,不知为何。我写鬼谷子是好友要求的。答应得痛快,痛苦也来得快——太难写。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鬼谷子,真不知如何落笔,如何评价。查史料,少得可怜;查介绍,千篇一律;查评价

风华 鬼谷子 药王谷 董仲舒 辛夷花 2025-05-17 07:41  6

董仲舒:西汉儒家思想的关键推动者

董仲舒出生于一个家境较为殷实的家庭,这为他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自幼,董仲舒便展现出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和超乎常人的专注力。在孩童时期,当其他孩子在街头嬉戏玩耍时,董仲舒却常常独自沉浸在书籍的世界里。他的家中藏书丰富,这使得他能够广泛涉猎各种典籍,而在众多书籍中,

董仲舒 西汉 儒家思想 刘非 西汉儒家思想 2025-05-15 18:04  9

见一扇窗,透一口气

文化很热,说文化的书很多;传统文化也很热,说传统文化的书也很多。这些书出得五彩斑斓,令读者既目眩又茫然。详查其中,良莠不齐之态令人扼腕。难怪有读者揶揄:有新瓶装旧酒的;有没有多少干货、重复自己的;有一知半解、比附时髦的……在这样的芜杂纷乱之中,徐兴无教授的一册

董仲舒 六朝 徐兴无 元好问 汪荣宝 2025-04-20 08:00  12

《揭示古代王朝兴衰:为何大多难逾三百年?》

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轮回,始终在"三百年魔咒"的宿命轨迹中循环。当青铜器上的铭文与竹简上的墨迹在历史长河中渐次湮灭,后人抚卷沉思:为何这些曾煊赫一时的帝国,总在达到鼎盛后步入不可逆转的衰败?这背后既有制度设计的先天缺陷,也有农耕文明难以突破的结构性困局,更暗含着

古代 王朝 董仲舒 王朝兴衰 竺可桢曲线 2025-03-17 04:22  9

事件:学在官府、学术下移 、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学在官府周代以前的一项重要文化制度。这种制度主要表现在典章制度、图书文物都收藏在奴隶主贵族的宫廷里,同时又设立有专供贵族子弟享用的官方学校,奴隶主贵族垄断了接受教育、学习文化的权利,具体掌管典章文物的,主要有巫、史、卜、祝等知识分子,他们具有各种专业知识,职位

学术 董仲舒 五经 窦太后 卫绾 2025-04-06 20:27  9

李竞恒:对我影响较大的三本书 |秘密书架

徐复观此书从西周、春秋封建时代的社会结构,以及封建政治、社会崩溃后,法家与秦汉专制政体成立这一大的背景下,去梳理和探讨两汉以来的政治演变,以及儒家思想重建社会并抵抗任性皇权的努力。徐复观认为,周代宗法封建之下的小共同体内部,发育出以孝悌、礼让、仁爱为基础的基本

书架 董仲舒 李竞 朱熹 徐复观 2025-03-31 22:00  12

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思想控制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两位帝王的决策不仅改变了当时的政治格局,更深刻影响了中华文明的走向。一位是秦始皇,他通过“焚书坑儒”试图统一思想;另一位是汉武帝,他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这两次思想控制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历史逻辑?它们为何成

历史 中国历史 秦始皇 董仲舒 汉武帝 2025-03-20 20:01  13

宗教化了的儒家遗产该怎么处理?

乌合之众的作者勒庞说过,任何一种思想要在群体当中扎根,就必须有一个宗教化的过程。汉代的儒家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儒家本来只是诸子百家当中的一家,可是到了汉武帝时期,为了统治需要,儒家就被汉武帝独尊了起来。其中与两个重要人物有关,一是董仲舒,二是司马迁。

哲科 宗教 儒家 董仲舒 尼父 2025-03-28 16:23  13

再议“天人合一”与中医理论的关系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强调人与天(自然/宇宙法则)本质相通,形成共生整体,即“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主张人应顺应自然规律,与天地万物协调共生,达到“天养人,人护天”的平衡状态。人作为“小宇宙”与天地“大宇宙”相应,通过同构、同类、同

中医学 董仲舒 中医理论 天人感应 张载 2025-03-24 17:12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