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玄戒O1只是高通套壳?真假国产芯片大戏上演,三点讲清这颗芯
这是我在有关小米玄戒O1消息的评论区中,看到的出现频率最高的留言。还有不少网友质疑玄戒O1是假国产芯片,只是设计了而已,算什么自研。能用台积电3nm,就等着被制裁吧。
这是我在有关小米玄戒O1消息的评论区中,看到的出现频率最高的留言。还有不少网友质疑玄戒O1是假国产芯片,只是设计了而已,算什么自研。能用台积电3nm,就等着被制裁吧。
芯片被誉为“数字时代的石油”,是人工智能、5G通信、自动驾驶等领域的核心引擎。当前,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加速重构,中国正以“自主可控”为战略导向,推动芯片产业从跟跑向领跑跨越。政策扶持叠加市场需求爆发,国产芯片企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以下十大高端芯片龙头,凭借
最近,雷总在微博上宣布小米要发布自研芯片的消息,一下子就炸了锅!这个叫“玄戒O1”的芯片,可是小米憋了十年的大招。
作为SoC芯片重要下游领域,智能手机SoC芯片一直由高通、联发科等厂商领衔。华为海思麒麟系列SoC芯片可以与高通骁龙系列产品一较高下,本次小米即将发布O1,这将壮大国产手机SoC芯片的队伍。
最近,雷军在微博上宣布小米要发布自研芯片的消息,一下子就炸了锅!这个叫“玄戒O1”的芯片,可是小米憋了十年的大招。
5月15日,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在社交媒体上正式对外官宣,小米自主研发设计的手机SoC芯片“玄戒O1”即将在5月下旬发布。消息一经披露,立即引发业界高度关注。
细则中要求使用华为昇腾910B、910C和910D等中国先进计算芯片的企业,可能违反美国出口管制规定,并有可能受到美国商务部的处罚,最高可以面临20年的监禁。
智能辅助驾驶功能正逐渐成为汽车市场的新标配,即便是价格在二十万元左右的车型,也纷纷配备了高速领航辅助功能。随着用户基数的增长,安全性能成为了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前不久,我们深度体验了领克08 EM-P和比亚迪唐 DM-i这两款热门 20 万级插混 SUV的智能辅助驾驶功能,这两台车在相同时间跑相同路线时就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
“磨剑久矣,方能显现锋芒;在寒冬中傲然绽放,才知梅花香远播。”这句话揭示了一个重要道理:坚持与突破缺一不可。最近,我们的社交圈被一则消息占据:国产芯片似乎迎来了新的进展!这个“进展”并非简单的爆发,而是在技术上的重大飞跃。传闻其性能或能与英伟达相抗衡。消息一出
最近,华为加码人形机器人的新闻刷爆了朋友圈。首先是5月8日,千寻智能(杭州)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华为旗下深圳哈勃科技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为股东。接着,5月12日,华为与优必选科技在深圳正式签署全面合作协议。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芯片作为信息技术的核心组件,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指标。美国,作为全球芯片领域的霸主,长期以来通过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等手段,试图维持其在芯片产业的领先地位。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技实力的不断提升,中国芯片产业正在经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芯片作为信息技术的核心组件,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指标。美国,作为全球芯片领域的霸主,长期以来通过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等手段,试图维持其在芯片产业的领先地位。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技实力的不断提升,中国芯片产业正在经
这一举措背后,是中国在芯片技术领域多年积累的厚积薄发,更是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逐渐掌握话语权的有力体现。美国媒体对此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甚至有媒体发出这样的感慨:“如果我们不卖给他们芯片,那我们的芯片还能卖到哪里去?”这背后,隐藏着对中国技术力量崛起的担忧和焦
中国芯片进口数据再次揭示了我国半导体产业面临的严峻形势。根据海关公布的数据,2024年中国进口芯片5492亿块,同比增长14.51%,进口金额达到3856亿美元(约2.8万亿元),同比增长10.36%。尽管国产芯片替代的呼声日益高涨,芯片产能和自给率有所提升,
比亚迪自研智驾团队的工程师,近期工作量翻倍,有的甚至上14天休1天,就连五一假期也没落下。据接近比亚迪的消息人士透露,如此紧锣密鼓的安排,主要是为了在地平线的J6M芯片上,开发自研的智驾方案。
这可不是随便喊个口号,人家是真刀真枪把设备送进了头部客户生产线。要我说,这事儿就像咱们修高铁终于造出了自己的精密轨道检测仪,虽然离完全自主还有距离,但至少在关键环节上掐住了命门。
越先进的工艺,能够覆盖到的国产设备越少,到5nm时,甚至只有一家企业中微的刻蚀机了,可见国产设备大约聚焦在45nm及更成熟的工艺上,这也是为我们进口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因为一定需要先进一点的,就要进口。
最近有一则重磅消息刷屏了,根据台湾地区的《工商时报》5月3号最新消息,英伟达正在开发一款新的人工智能芯片,这个人工智能芯片与其他芯片最大不同的地方,就是它符合美国的出口规定。
4月29日晚间,成都华微(688709.SH)发布2024年度业绩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0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2亿元;扣非净利润8761.70万元;期末总资产较上年末增长61.36%,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进一步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