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科技嘉年华 创新求索不止步
主题为“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2025年上海科技节昨天在张江科学会堂开幕。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出席并与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袁钧瑛、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陆熠共同启动上海科技节,全民共享的科技嘉年华由此拉开序幕。
主题为“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2025年上海科技节昨天在张江科学会堂开幕。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出席并与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袁钧瑛、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陆熠共同启动上海科技节,全民共享的科技嘉年华由此拉开序幕。
顾捷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曾翔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Fourier GR-2,Fourier N1郭敏康码(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戴国浩无问芯穹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朱鹏程ATLATL飞镖创新中心创始人兼首席执
纵观历年科技节,我们看到院士专家和科研人员带着他们最前沿的科研成果亮相,宛若明星一般走过红毯。今年我们甚至看到人形机器人走上红毯,还能打一套太极,红毯本身也在AI和XR技术的赋能下变得愈发炫目。
上海科技节历经30余年的发展,已成长为上海市民尤其是科技爱好者认知科学、体验创新的重要平台。今天上午,2025上海科技节盛大启幕,张江科学会堂穹顶广场再次“星光闪耀”。
今年上海科技节全新打造科技艺术快闪空间,一条星光熠熠的AI科学红毯格外引人注目。9大板块13组嘉宾依次走上红毯,他们来自基础研究、战略科技、科技服务等领域,包括中外科研机构研究员、U35科学家、科技博物馆馆长等,展现上海科技的蓬勃活力和国际化氛围。主办方首次向
虚实之间,一条红毯不断变换着自己的光影,讲述一个又一个不同的科学故事。在这沉浸式的视觉空间之中,32位科技工作者与两组机器人穿行而过,在又一年的上海科技节上闪耀。
5月17日,2025年上海科技节在张江科学会堂拉开帷幕,30多位优秀科技工作者和中学生科创代表走上红毯,展现科技魅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上海科技节历经30余年的发展,已成长为上海市民尤其是科技爱好者认知科学、体验创新的重要平台。今天上午,2025上海科技节盛大启幕,张江科学会堂穹顶广场再次“星光闪耀”。
再过不到1个月,一年一度的“高考”就要来了。前些年,每到高考成绩放榜时,社会上便会对所谓的高考状元最终“泯然众人矣”,进行讨论和反思。在此,本文总结了过去那些获得了高考“省状元”,目前仍活跃在科学界,并且算是杰出科学家的一些代表人物。
2025年上海科技节于5月17日上午在张江科学会堂盛大启幕,每年的科学红毯都是上海科技节备受瞩目的焦点环节。本届科技节全新设置了基础研究先行区、十大科学进展、PCST组合、国际自然科学博物馆馆长等13组组合和板块,邀请来自全球的科研工作者和科技传播者走上科学红
当顶级学霸的人生剧本出现“跨国反转“,你永远猜不到下一幕的剧情走向。上海滩曾有位轰动全城的理科状元,手捧公派留学金钥匙却转身留在异国实验室,二十年后又带着满身荣誉重返故土。这场横跨太平洋的“学术漂流记“,究竟是科研理想与家国情怀的碰撞,还是时代浪潮下的个体抉择
她就是袁钧瑛,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她在晚年选择落叶归根?当年她又因为什么选择留在国外入美籍?
当众多科学家还在研究如何让细胞不死时,她反其道而行开始研究细胞死亡。她在线虫里发现了世界上第一个细胞自杀基因,在博士期间的研究为她的导师Robert Horvitz获得2002年诺贝尔奖作出了重要贡献。
《论语》里有一句名言:“未知生,焉知死?”现代生物学发现,细胞死亡对人类生存具有出乎意料的意义。当众多科学家还在研究如何让细胞不死时,有位科学家却反其道而行,研究细胞死亡。她在博士期间的研究,帮助她的导师Robert Horvitz获得2002年诺贝尔奖。她在
《闳议》访谈节目由《中国科学院院刊》与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联合出品,通过采访两院院士及专家学者,深度探讨迈入“十四五”的中国社会在各领域的发展前路。以客观、精准的解读,科学、前瞻的思考,为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的中国发展破题解惑,为迈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贡献
《闳议》访谈节目由《中国科学院院刊》与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联合出品,通过采访两院院士及专家学者,深度探讨迈入“十四五”的中国社会在各领域的发展前路。以客观、精准的解读,科学、前瞻的思考,为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的中国发展破题解惑,为迈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贡献
是八十年代的学霸,高考状元,复旦大学的高材生,想想看,那个年代,能上大学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儿,更何况是考上复旦,还拿了状元!这简直就是人生巅峰的开端,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国家为了培养她这样的优秀人才,更是大力支持,提供了公费留学的机会,这在当时,可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