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稽山:2024 年业绩稳增 未来破局可期
4 月 2 日,会稽山(601579.SH)公布 2024 年年报,公司全年营业收入 16.31 亿元,同比增 15.60%;归母净利润 1.96 亿元,同比增 17.74%,扣非净利润同比增 14.83%。在黄酒行业面临区域局限和品类竞争压力下,会稽山通过产
4 月 2 日,会稽山(601579.SH)公布 2024 年年报,公司全年营业收入 16.31 亿元,同比增 15.60%;归母净利润 1.96 亿元,同比增 17.74%,扣非净利润同比增 14.83%。在黄酒行业面临区域局限和品类竞争压力下,会稽山通过产
作为黄酒行业的龙头品牌之一,会稽山时隔九年再次提价背后暗藏着哪些玄机?提价对会稽山自身、经销商与渠道商,乃至整个黄酒行业会有怎样的影响?
4月2日,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十分文化》栏目播出十分探馆·咸亨黄酒博物馆 。作为一家新建成开放的别具特色的黄酒博物馆,不久前,刚被授予非遗经济创新实践基地牌匾。绍兴作为中国黄酒的发源地之一,拥有悠久的酿酒历史和丰富的酒文化底蕴,而咸亨黄酒博物馆正是这一传统技艺
该剧以绍兴黄酒小镇、大禹陵等标志性景点为取景地,通过每集10分钟、共24集的轻快叙事,将绍兴的千年文化与现代文旅体验巧妙融合,为观众呈现一场“微短剧+文旅”的视听盛宴。
4月1日,会稽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4年度业绩公告,2024年会稽山实现营业收入16.31亿元,同比增长15.60%;净利润1.96亿元,同比增长17.74%。
据会稽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601579.SH)所发布公告,其 2024 年年报展示了公司在过去一年的经营状况、财务成果以及未来发展战略。这一年,会稽山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持续创新变革,业绩实现稳健增长,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会稽山宣布,部分重点产品从4月1日起提高销售价格:纯正系列提价4%—5%,三年陈系列提价6%—9%,坛装系列、花雕系列提价1%—9%。
“喝不动”是因为对白酒有执念的50后、60后、70后等人,年纪大了,出于健康需求、养生需求,饮酒量和饮酒频次都大幅减少;“不爱喝”则是因为年轻的80后、90后、00后,有更多饮料、更多酒种选择,对白酒不太感冒,反抗白酒文化。
古越龙山(600059.SH)近日披露2024年年报,公司经营业绩稳健增长,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和市场竞争力。2024年,古越龙山实现营业收入19.36亿元,同比增长8.55%;扣非净利润1.98亿元,同比增长3.52%。全年酒类主营业务收入19.05亿元,同
3月24日,由华夏酒报社、中国酒业新闻网主办的2025“中国酒业华夏奖”颁奖典礼在成都城市名人酒店举行。这场盛典不仅是对行业标杆的致敬,更是一次深度的思想碰撞——在消费转型、存量竞争与新质生产力交织的背景下,酒业该以榜样的力量提振向上的信心。
酒属酿造酒,不仅是我国独有酒种,也是世界三大发酵酒之一,属于健康酒、养生酒,四季皆可饮用,因为营养价值非常丰富,被称为“液体蛋糕”,更凭借独树一帜的酿造技术,被国学文化界称为“国粹”。
今年1至2月,我市实现网络零售额102.5亿元,同比增长26.7%,增速跃居全省首位,实现新春“开门红”。近年来,绍兴大力推进数字化改革,加速构建“电商+产业+品牌”融合发展新生态,传统产业搭上数字经济发展快车,“直播+产业带”“直播基地+云仓供应”等新业态新
截止目前,秫米黄酒,在全世界范围内只有四个品牌:大顺城黄酒、圣龙山黄酒、罗川古城黄酒、关陇贵族黄酒。
不是所有黄酒都能养生——北方干燥寒冷的气候孕育的黍米黄酒(即小米黄酒),与南方湿热地区的糯米黄酒,从基因层面就注定功效迥异。选错品类,可能越喝越伤身!
3月25日,第112届糖酒会期间,古越龙山于成都举办2025“中华国酿与中华美食——百城共品古越龙山”全球主题营销活动发布暨首场启动仪式,通过千年国酿与百城风味的深入对话,开启绍兴黄酒文化的全球叙事新篇。
凌晨的绍兴东浦古镇,七旬酿酒师沈师傅掀开稻草编成的保温被,指尖轻触陶缸内壁——附着其上的2000种微生物正在38℃恒温中疯狂代谢。这是延续千年的“冬酿仪式”,却在2023年被搬进元宇宙:全球5万网友通过VR围观开耙,数字分身举着虚拟酒盏共饮,区块链记录下每滴酒
上周,我这个福建人跑去浙江参加了一场酒局,回来之后,脑子里却像塞了一团乱麻,满心困惑。酒桌上推杯换盏,热闹非凡,可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仿佛错过了什么重要的“知识点”。
2020年至今,中国新酒饮市场规模从200亿元跃升至57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8.6%……新酒饮似乎正以“替代者”姿态鲸吞传统品类的市场份额,就在今年春糖现场,新酒饮展区的人声鼎沸或是最直接的“体现”。
作为浙江历史经典产业代表之一,绍兴黄酒产量占全国黄酒产量的2/3,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但同时也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难题。为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了国家黄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江南大学(绍兴)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毛健教授。
作为浙江历史经典产业代表之一,绍兴黄酒产量占全国黄酒产量的2/3,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但同时也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难题。为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了国家黄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江南大学(绍兴)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毛健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