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精神耀齐鲁—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 孙金鹏:微观药理学的探索与追寻
2025年,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和《自然》(Nature)在同一个月刊登了来自中国的重大研究成果——神经酰胺膜受体的发现及其在代谢疾病中的作用机制。这两项颠覆性研究的通讯作者之一,正是年仅48岁的孙金鹏教授。
2025年,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和《自然》(Nature)在同一个月刊登了来自中国的重大研究成果——神经酰胺膜受体的发现及其在代谢疾病中的作用机制。这两项颠覆性研究的通讯作者之一,正是年仅48岁的孙金鹏教授。
G 蛋白偶联受体 ( GPCRs ) 调节哺乳动物几乎每一个生理过程,是超过 30% 药物的靶点。 GPCR 的别构调节剂因其独特的药理优势备受关注,因为它们能够保持内源性配体的信号转导特性,减少副作用,拓宽信号转导的范围,甚至恢复致病性突变受体的功能。然而,
5月14日,诺和诺德与Septerna宣布达成一项独家全球合作及许可协议,双方将共同致力于发现、开发并商业化针对肥胖症、2型糖尿病及其他心脏代谢疾病的口服小分子药物。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药物中,约三分之一针对的是G蛋白偶联受体(GPCR),这类药物年销售额近2000亿美元。GPCR在细胞信号传导中起关键作用,但由于其结构复杂,传统抗体药物难以精准靶向。
FDA批准的药物中,约1/3靶向G蛋白偶联受体(GPCR),这类药物年销售额合计近2000亿美元。作为细胞信号传导的“守门人”,GPCR因膜外暴露区域极小,即使对抗体而言也堪称“不可成药”靶点。
“我是一名普通的母亲,我的孩子得了一种罕见病,医生表示没有办法治愈。 我不知道将来会不会出现特效药,能治好我的孩子,但我相信,您和更多科学家的研究工作,将是我们这样的家庭未来的希望。 ”
“我是一名普通的母亲,我的孩子得了一种罕见病,医生表示没有办法治愈。我不知道将来会不会出现特效药,能治好我的孩子,但我相信,您和更多科学家的研究工作,将是我们这样的家庭未来的希望。”
“我是一名普通的母亲,我的孩子得了一种罕见病,医生表示没有办法治愈。我不知道将来会不会出现特效药,能治好我的孩子,但我相信,您和更多科学家的研究工作,将是我们这样的家庭未来的希望。”
随着全球Ⅱ型糖尿病和肥胖症患者的持续增加,GLP-1药物市场正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据Frost & Sullivan预测,全球减肥药物市场规模2020-2025E复合年增长率为20.2%。到2030年,Morgan Stanley预测全球减肥药市场规模将达
学界对阿司匹林的研究热情也从未冷却。尤其近年来,阿司匹林的新临床用途层出不穷,不仅能缓解痛风、代谢性肥胖,还在糖尿病、癌症等领域展现出潜力。而其中最让人瞩目的,莫过于阿司匹林在癌症治疗中的惊人发现。
学界对阿司匹林的研究热情也从未冷却。尤其近年来,阿司匹林的新临床用途层出不穷,不仅能缓解痛风、代谢性肥胖,还在糖尿病、癌症等领域展现出潜力。而其中最让人瞩目的,莫过于阿司匹林在癌症治疗中的惊人发现。
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是肌成纤维细胞的经典标志蛋白,可调节细胞功能,其动态表达水平与纤维化进程呈现显著正相关性[1]。正常情况下,成纤维细胞处于相对静息状态,α-SMA表达水平很低,但当组织受到外界损伤或在慢性炎症条件下,细胞收缩力增强并促进胶原分泌
3月14日,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孙金鹏教授团队,联合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姜长涛教授和孔炜教授团队、山东大学于晓教授团队,在《科学》(Science)在线发表研究论文“Metabolic signaling of ceramides through the F
3月的第一个周六,前晚刚出差返沪的刘明耀,一早就出现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生命科学学院的办公室,与团队成员讨论科研问题,再赶去见一位投资人,紧接着回公司开项目推进会。他精力充沛、脚步飞快。对刘明耀来说,科研就是争分夺秒,科技创新企业也需要全速前进。
1月2日,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高等医学研究院/卫健委耳鼻喉重点实验室孙金鹏教授团队联合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易凡教授团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邓成教授团队,在Cell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Evolutionary study and structural basis o
质子(Proton) 是一种带正电的小粒子,是原子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溶液中,它们通常以氢离子(H⁺)的形式存在,并会和水分子结合形成水合离子。它们的反应性通过pH值(自由质子浓度的对数)来表示。
GPCR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即G蛋白偶联受体,在人体内分布广泛,参与众多生理过程,其功能异常与肿瘤、心脏病、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症等重大疾病密切相关。GPCR 可以通过激活G蛋白(包括 Gαs、Gαi、Gαq 等不同亚型)
日前,2024年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隆重举行,会上,第十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名单正式揭晓,四川大学化学学院余达刚教授、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邵振华研究员荣获“第十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GPCR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即G蛋白偶联受体,在人体内分布广泛,参与众多生理过程,如感官知觉、神经信号传递、免疫调节、细胞增殖和代谢等,其功能异常与肿瘤、心脏病、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症等重大疾病密切相关。GPCR 可以通过
斯坦福大学Alice Ting等研究人员开发新方法-PAGERs(programmable antigen-gated G-protein-coupled engineered receptors),通过模块化设计的GPCR实现了对多样,甚至基本任意,抗原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