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心声】聆听患者的声音——全科医生的责任与使命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9 04:43 3

摘要:我是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同时也是一名定向医学生。当我坐在窗前,静静地回顾我来时的路,脑海中别有一番滋味。

聆听患者的声音——全科医生的责任与使命

吉林市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全科住培学员

吴依婷

一、来时的路

我是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同时也是一名定向医学生。当我坐在窗前,静静地回顾我来时的路,脑海中别有一番滋味。

我记得那年寒冬,瑟瑟寒风中,挎着药箱的村医急匆匆的赶来,又缓缓而去,随之而来的是姥姥的死讯。其实疾病早有预兆,离别也本可以再晚一些,只是当时谁也没有注意到。

似乎心有所感,我走上了学医的道路,然而懂得越多,也就越难过于那个冬天。所以我把这份情感,寄托到了病人身上,希望能够真切地帮到他们。

二、病情之外的故事

接受自己是一名全科医生的身份,并不难,难的是真正理解这个身份并切实地帮助患者。真正的与患者面对面,聆听他们的需求并解决其实并不容易。

在内分泌科室轮转的时候,更多的是帮助患者调节血糖。作为一名全科医生,基地的主任教导我们,全科医生不只是关注疾病,更多的是关注患者本身,全周期、全方位的照顾,帮助他们解决病痛,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精神心理,以及改善他们的生活习惯!这都是我们应该去做的,所以我更愿意与患者沟通,去听听他们的疾病故事。

爱也会变成痛苦吗,有一位患者给了我答案。

我管理着一个70岁的男性患者,糖尿病病史20年,一直以来都是他的女儿陪同来看病。一天早上,我像往常一样去查房,看到血糖单子晚上餐后17mmol/L左右,我就询问晚上吃了些什么,这位父亲就回答道“烙的小饼”,然后我还没开口,这位女儿就开始数落父亲:“这都不能吃,我都说了多少遍了,怎么说你都不听,还有我妈也是的,你自己有什么病你不知道吗?大夫你说说他吧,我是管不了了”,大概诸如此类的话。

这位父亲开始先是沉默,后来就像是自顾自地说了起来,大概是对他的女儿说的,也像是自言自语:“你别这么讽刺我,要不我就不治了,一天测这么多次血糖,还要打这么多次胰岛素,我都听你的了,你还要我怎样”后来说着说着,女儿有些伤心就走了出去。

而我呢,继续听着这位父亲的低声絮叨,从他的话语中,我明白了糖尿病的相关治疗,无论是一天七次的血糖检测、一天四次的胰岛素,还是禁止入口的美味、源源不断的运动量,都让一个病人感到难受。更让一位父亲接受不了的是,女儿的埋怨与大声斥责,让一位父亲的自尊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伤害。身体和心灵上的双重打击,让父女俩的矛盾越积越深。我试探性的与父亲沟通:“女儿是爱你的,也许就是方式不对”,他说:“我都明白,就是接受不了”。

后来我到病房外面,找到了正在抹眼泪的女儿,我说:“要好好的和父亲说话,我们的爱不能变成负担”。女儿说:“我知道,但是有时候他们都不听我的话,根本不了解糖尿病的严重性”。我说:“你尽到做女儿的义务就可以了,老人都是很要自尊的,你总是这样说他们,他们也接受不了,对吧”。

我们聊了一会,我也不知道我说的这几句话有没有作用。一个40多岁的女人,难道还没有我一个20多岁的人懂的多吗?我想,只是责任和爱,让人变得敏感罢了。有时候错误输出的爱,会变成刺刀扎向每一个我们想要爱的人。

人和人之间的沟通好像有一堵墙,尤其是我们好像越在乎谁,就越不会与之沟通。所以,爱不是痛苦,不会沟通的爱才是。

这件事情也让我明白了,治病不单单是管理好这一个患者,也包括管理好与他有关联的关系,生活、工作、家庭,哪一个都是与疾病相关的因素,我们作为医生任重而道远。

三、生命的诗和远方

在查房的时候,我们一间间地走过去,与形形色色的患者打交道,从蛛丝马迹中寻找疾病的答案。

印象深刻的是一位躺在“抢救室”里的老奶奶,已经快要走到生命的终点,仅靠一些医疗设备维持着。我们一大群穿着白大褂的医生进去了,却不能给家属带来什么振奋人心的消息。奶奶已经不明白事理了,但是却总是望着我们。医生的眼睛里总是带着些许的悲悯,不过也只能说出悲凉的话语:“做好准备”。准备什么家属心知肚明,但是就是想在这里等待着,等待着永远也不会出现的奇迹。

还有一位朴实的农民,因为右侧肢体无力7天,在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佳,来我院就诊。让我意外的是,这位患者,他担心的不是自己的身体健康问题,而是担心自己还能不能干活。因为他是家里的顶梁柱,需要他干活维持生计,我想有些人的生活是很不容易的。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我们总是匆忙而来,又匆忙而去。我们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生病,会生怎样的疾病。但是我们应该了解自己的家族疾病史,从一级预防开始。遗传在疾病中占很主要的一个方面,该控糖控糖,该降压降压,生命这么精彩,我们怎么能够早早就离去呢!

人生多么美好,我们还有诗和远方。

四、写在最后

当我踏入医学行列,我深感其中的责任与使命,我们是定向医学生,是健康的“守门人”。

我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将要成为一名全科医生,需要做到以人为本,对患者进行生命全周期的照料。但我又总是疑惑,患者需要的是什么。当我们讨论疾病的时候,人就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某某疾病的附庸。我们研究着他的临床症状、检查结果,有时候却忘记了,”人“才是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在住培的入学培训中,有一位教授曾向我们说过叙事医学的重要性,当时我还不算理解。现在,当我真正面对患者的时候,我才明白沟通的重要性,我们应该了解他们的一切,像他们的老朋友一样,关心他们。当你真正为患者着想时,患者也会用真心来回应你,他们看你的眼神像是一种寄托,诚心地感激你所做的一切。

我也真切的为自己的职业而感到自豪,为能够帮助患者解决问题而感到荣幸。我期待着,当我住培结束后,回到基层工作,用我全部的学识,扎根基层,为基层卫生服务而奉献!

作者简介

吴依婷,中共党员,吉林医药学院2019届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2024年9月在吉林市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参加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END

· 媒体征文 ·

全科医生心中的全科医生

作为全科医生,你们时刻把握着医患关系的微妙变化,患者健康的点滴进展。你们以全面且细致入微的医疗服务取得了广泛赞誉,成为人民群众最信赖的家庭医生。此外还担当着引领行业发展的重担。你们有着为民众的愿景,有着无我、开放、包容的格局。你们做的很多,说的却很少!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你们,

我们诚邀全国各地的全科医生们,

为我们分享你们心目中的全科医生,

亦或是你在全科领域不断成长的心路历程......

我们期待你的来稿。

让我们走进你的心中,

倾听你们的心声!

01 投稿方式

请将您的文章文件发送至我们的邮箱,我们会在收到投稿之后第一时间安排专人审核并回复。同时,在审核完成之后我们会及时通知投稿者是否通过,通过的文章发布后会邮件分享各平台的发布链接。

投稿邮箱:

qkyxkyfw@chinagp.net.cn

投稿请注明您的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15010211890(微信同号)

02 宣传途径

您的故事将在《中国全科医学》杂志融媒体平台发布,并汇总成电子期刊在杂志官网永久留存。

🔔

加入作者交流群

备注姓名+单位+研究方向,方便拉您入群,群内定期分享高质量学术文章及相关学术活动资讯。

关于谨防上当受骗的特别提醒

近期有不法人员冒充《中国全科医学》编辑部工作人员,以进行稿件抽查、审核数据、发送录用通知等名义,发邮件或者微信要求添加好友。同时也有人假冒“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编辑申请添加微信好友或通过邮箱收取稿件处理费、约稿、征稿、代处理稿件等。以上行为严重侵害了广大作者、读者及本刊的权益,编辑部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本刊特此严正声明:

☆本刊唯一投稿方式为杂志官网www.chinagp.net在线投稿,注册后投稿。

☆本刊唯一邮箱后缀为chinagp.net.cn,不会通过其他邮箱发送通知或对外联系。

☆本刊稿件处理流程均通过杂志官网在线系统实现。

☆本刊不收取审稿费、稿件处理费、论文处理费等。

我刊银行账号:

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邯郸光明支行

户名:《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有限公司

备 注:个人网银转账,必须使用第一作者本人银行卡并在附言栏中注明稿号;公对公转账,请务必在附言栏中注明稿号。

邮箱:zgqkyx@chinagp.net.cn

杂志官网

学术平台

##

来源:中国全科医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