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噪声污染是一个紧迫的环境问题,对人类身心健康造成一系列不良影响。具有微孔或通道的结构能通过壁面摩擦、粘滞阻力和热传导机制将声能转化为热能耗散掉,是抑制噪声传播的成熟候选。然而,根据耗散理论,普通多孔结构的声吸收效果有限,特别对< 2kHz的低频噪声。增加材料厚
噪声污染是一个紧迫的环境问题,对人类身心健康造成一系列不良影响。具有微孔或通道的结构能通过壁面摩擦、粘滞阻力和热传导机制将声能转化为热能耗散掉,是抑制噪声传播的成熟候选。然而,根据耗散理论,普通多孔结构的声吸收效果有限,特别对
近日,汕头大学刘庆先博士提出了一种利用多壁碳纳米管(MWCNTs)重构商用泡沫孔隙的策略。该方法不仅将原始泡沫的单一微米级孔转变为多尺度复合孔,提高了比表面积,同时维持了基材的高孔隙、高连通、低密度和厚度。得益于优化的多孔结构以及MWCNTs独特的声共振特性,这种复合泡沫在宽频范围内的吸声性能实现了大幅提升。相关成果以“Enhanced Broadband Acoustic Absorption in Commercial Foam via 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Induced Pore Reconstruction”为题发表于国际知名综合类期刊《Advanced Science》。
该工作中,首要挑战在于如何应对MWCNTs团聚导致堵塞基材孔隙这一潜在风险。为此,研究者采取了双重措施。一是通过工艺优化使MWCNTs在水相中有效分散,确保其在基材中的分布均匀。二是采用冷冻干燥促使冰晶直接升华,帮助MWCNTs彼此分离而形成多尺度孔隙。基于此,所得三聚氰胺/MWCNTs复合泡沫不仅保留了基材的高孔隙率、低密度和初始厚度,还实现了多尺度孔隙结构和显著增加的比表面积。此外,该工艺全程以水为溶剂,避免使用有机溶剂,体现了绿色环保理念,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需求。
图1、MWCNTs重构商业泡沫孔隙的工艺流程与结构表征
孔隙重构后,复合泡沫的吸声系数较初始三聚氰胺泡沫有了显著提升。特别是在4000-6300 Hz的高频段,10 mm厚的样品吸声系数就能达到95%。在中高频范围(1300-6300 Hz),其平均吸声系数也达到~70%,比初始泡沫提高196.5%。增加复合泡沫的厚度可以进一步提高其低频吸声能力。例如,当厚度增加到 20 mm,它在500-1000 Hz的平均吸声系数达到44.3%,比10 mm厚的样品提高了65.3%。在相当厚度下,该复合吸收器的吸收系数比常见商用玻璃棉、橡胶棉和纤维聚酯毡等都要高,展现出可能的商用潜力。此外,由于分散剂的粘附性和商用三聚氰胺泡沫高的机械稳定性,复合泡沫在复杂变形和环境下仍能表现出稳定吸声能力。不仅如此,这种孔隙重建是一种通用的方法,对基材的形貌(如凹槽、三角形和波浪型)和原材料(陶瓷、镍和木材)均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以满足各种应用的特定声学控制要求。
图2、三聚氰胺/MWCNTs泡沫的吸声性能
汕头大学机械工程系硕士研究生熊晋奎是本文的第一作者,共同一作为南方科技大学刘金龙博士,汕头大学刘庆先博士为本文通讯作者。此外,本工作还得到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包斌副教授、汕头大学牛小东教授、王泉院士等的大力帮助。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深圳市科技创新研究专项等项目的资助。
声明: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学之处,请在下方留言指正!
来源:酒酿糍粑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