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广西中医药大学,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入选国家“双万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广西2011计划、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为世界手法医学联盟、中俄中医药创新发展联盟、
六、广西中医药大学
广西中医药大学,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入选国家“双万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广西2011计划、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为世界手法医学联盟、中俄中医药创新发展联盟、中国西部中医药高校联盟、北部湾海洋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联盟成员单位;是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主,医、理、工、管等多学科发展的大学。
广西中医药大学源于1934年成立的广西省立南宁区医药研究所,1941年省立南宁区、梧州区、桂林区三所医药研究所合并为广西省立医药研究所,1945年广西省立医药研究所改名为广西省立南宁高级中医职业学校,1949年12月学校停办,1956年恢复办学,成立南宁中医学校。1957年梧州中医学校并入组成广西中医学校,1958年更名为广西中医专科学校,1964年升格为广西中医学院,1970年南宁医学专科学校并入,组建新的广西中医学院。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校有2个校区,分别是仙葫校区和明秀校区。
优势学科有中医学、护理学、临床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壮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药学、康复治疗学、护理学等。
七、南宁师范大学
南宁师范大学,简称“南宁师大”,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为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试点高校、西南大学对口支援建设院校、广西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对口支援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学校前身为1953年创办于桂林的广西中等学校教师进修学院,同年12月改名为广西教师进修学院;1955年3月,从桂林市迁至南宁市,1960年7月更名为南宁师范学院,同年9月并入广西民族学院,1961年9月恢复广西教师进修学院;1966年7月更名为广西教育学院;1978年12月举办全日制普通本科教育;1979年2月更名为南宁师范学院;1985年5月改名为广西师范学院;2002年12月,创建于1905年的南宁民族师范学校并入学校;2018年更名为南宁师范大学。学校目前有五个校区,它们分别是明秀校区、武鸣校区、长岗校区、五合校区和建政校区。
优势学科有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地理科学、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流管理、新闻学、小学教育、教育技术学、生物科学、地理信息科学、应用统计学、土地资源管理、旅游管理等。
八、桂林医学院
桂林医学院,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普通高等学校,是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被誉为“闪耀八桂的医学明珠”。
桂林医学院创建于1935年,前身为广西省立桂林高级助产护士学校,是全国建校历史较早的医科院校之一。1958年学校升格为桂林医学专科学校,1987年升格为桂林医学院。学校有3个校区,分别是乐群校区、东城校区和临桂校区。
优势学科有药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生物技术、护理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学、卫生检验与检疫、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公共事业管理等。
九、广西科技大学
广西科技大学,坐落在广西柳州市,直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管理,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学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是“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入选高校,是“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高校,是一所以工为主,包含工、管、理、经、文、法、艺术、教育、医学等9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高等学校。
该校于2013年4月18日经教育部批准由原广西工学院和原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原广西工学院始建于1958年,1982年合并广西轻工业学院、广西机械工业学院、广西石油化工学院,1985年从南宁迁至柳州办学。原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创建于1951年,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校有3个校区,分别是东环校区、柳石校区和柳东校区。
优势学科有机械工程、车辆工程、土木工程、工程管理、自动化、通信工程、软件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经济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汉语国际教育、建筑学、英语、生物工程、工程力学、工商管理、电子科学与技术、应用统计学、物流管理、环境设计等。
十、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民族大学,简称“民大”,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省部共建”高校,坐落于中国“绿城”南宁市,是首批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百校工程”、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是“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基地”(小语种人才基地),国家“863计划”、“973计划”承担高校、“中国—东盟法律培训基地”、“东盟国家汉语人才培训中心”、“海外汉语教师来华培训项目”、“孔子学院奖学金学生接收院校”,入选《环球人文地理》中国九所最富有诗情画意的大学之一,是“十二五”时期广西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创办于1952年,原为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广西分院,1953年更名为广西省民族学院,1958年改名为广西民族学院,2006年更名为广西民族大学。学校总共有2个校区,分别为东、西两个校区。
优势学科有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英语、泰语、越南语、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翻译、政治学与行政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税收学、知识产权、法语、印度尼西亚语、老挝语、缅甸语、历史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化学、自动化、工商管理、音乐表演、广播电视编导、环境设计、汉语言文学、生物技术、档案学等。
来源:博学的海燕OmyTUIm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