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坡村的“领头雁”——王红军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31 16:41 2

摘要:编者按:在乡村振兴的宏大叙事中,无数基层干部扎根乡村,以实干书写着乡村发展的新篇章。王林坡村,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在党支部书记王红军的带领下,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从产业振兴到民生改善,从生态治理到文化传承,王红军用智慧和汗水为村民谋福祉,

编者按:在乡村振兴的宏大叙事中,无数基层干部扎根乡村,以实干书写着乡村发展的新篇章。王林坡村,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在党支部书记王红军的带领下,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从产业振兴到民生改善,从生态治理到文化传承,王红军用智慧和汗水为村民谋福祉,为乡村谋发展。

王林坡村的故事,是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落地生根的生动写照。它告诉我们,乡村振兴不仅需要政策的支持,更需要像王红军这样有担当、有情怀的基层干部。他们以村庄为家,以村民为亲,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我们希望通过这篇报告文学,让更多人了解王林坡村的蝶变,感受乡村振兴带来的巨大变化。这不仅是对王红军同志的致敬,也是对所有在乡村振兴一线默默奉献的基层干部的礼赞。愿王林坡村的故事能激励更多人投身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共同书写新时代乡村发展的壮丽篇章。

《王林坡村的“领头雁”——王红军》

明渊庆泽

在泰山脚下,有一片曾经默默无闻的土地——王林坡村。这里年收入仅10万元,基础设施陈旧,村民生活困难,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然而,短短几年间,王林坡村就在党支部书记王红军的带领下,实现了从贫困村到“网红村”“幸福村”的华丽蜕变。

王红军,这位1981年6月出生的中共党员,自2017年12月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带领村“两委”班子,走出了一条“三产融合、富民兴村”的发展道路,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

一、困境中的抉择:王林坡村的“领路人”

彼时的王林坡村,面临着诸多困境:村集体经济薄弱,主要靠出租几间破旧厂房勉强维持;村里道路坑坑洼洼,一到雨季就泥泞不堪;村民收入微薄,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尽管王林坡村地处泰山东麓,距离泰城仅12公里,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但这些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村里的姜家湾、泉子湾环绕,明清御道穿村而过,古朴的建筑和优美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却因为缺乏规划和治理,显得杂乱无章。王红军敏锐地意识到,这些独特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正是王林坡村发展的最大优势。

王红军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走访村民。他看到村民们渴望改变的眼神,听到他们对未来的担忧和无奈。一位年迈的村民拉着他的手说:“红军啊,咱村啥时候能像别的村一样,有钱赚,路好走,孩子们也能回来啊!”王红军心里一震,他深知,自己肩负的不仅仅是职务,更是全村人的希望。

经过深入调研和反复思考,王红军决定立足王林坡村的区位交通优势和自然资源,探索一条“三产融合、富民兴村”的发展道路。然而,这个想法在村民大会上遭到了不少质疑。有人担心风险太大,有人觉得这是“空中楼阁”。面对村民们的疑虑,王红军没有退缩。他耐心地解释:“乡亲们,咱村有这么好的条件,不能就这么穷下去。我保证,只要跟着我干,一定让大家的日子好起来!”为了打消村民们的顾虑,王红军决定先从最基础的农业做起。

二、产业振兴:从“一产为主”到“三产融合”

(一)一产:特色农业,种出“富贵果”

王林坡村位于汶河之滨,土地肥沃,非常适合发展特色农业。王红军敏锐地捕捉到这一优势,决定利用村庄南部的500亩土地,打造现代化农业产业园。他多次前往泰安市果科所请教专家,最终确定了蓝莓和大樱桃作为主打产品。

然而,启动资金成了最大的难题。王红军四处奔波,争取政府支持,联系银行贷款,甚至不惜抵押自己的房产。在他的努力下,终于凑齐了第一笔资金。2018年春天,王林坡村的特色农业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王红军亲自带领村民平整土地、搭建大棚,手上磨出了血泡,脸上晒得黝黑,但他从没喊过一声累。

经过一年多的辛勤耕耘,2019年,王林坡村的大樱桃迎来了第一个丰收季。看着红彤彤的樱桃挂满枝头,村民们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当年,樱桃种植就为村集体带来了30万元的收入,村民们的腰包也鼓了起来。王红军没有止步,他又带领村民成立了汶泉圆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106万元建设果树组培中心,吸引130余户村民入社。通过科学育苗和精细化管理,果树组培中心年产樱桃、蓝莓等果树苗木300余万株,实现年人均增收8000元,村集体年稳定增收40万元。

(二)二产:盘活闲置资源,引来“金凤凰”

王林坡村虽然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但村集体资产却十分薄弱。王红军上任后,发现村里有不少闲置的厂房和土地。他决定将这些“沉睡资源”盘活,打造工业产业园,吸引企业入驻。

然而,招商引资并非易事。王红军带着村“两委”成员,多次前往外地考察,学习先进经验。有一次,为了争取一家大型机械制造企业的入驻,他连续跑了三个城市,与企业负责人反复沟通。企业负责人被他的诚意打动,最终决定到王林坡村投资建厂。在王红军的带领下,村里投资320万元,建成了9000余平方米的钢结构标准厂房,完善了水、电、路等配套设施。以凯力机械、三合机械等企业为龙头,王林坡村以商招商,先后引进现代企业9家,形成了以装备制造为主,多点支撑的产业体系。这些企业不仅为村集体带来了每年140余万元的收入,还为村民提供了160多个就业岗位。

(三)三产:乡村旅游,打造“网红村"

王林坡村不仅有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产业,还有独特的自然风光。村里的姜家湾、泉子湾环绕,明清御道穿村而过,古朴的建筑和优美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王红军决定利用这些资源,发展乡村旅游。

他带领村民投资260万元,对村庄进行整体规划和改造。他们硬化了3.3公里的村道,安装了160盏路灯,实现了背街小巷全面亮化。村里还投资38万元完成广场及村西南北路的绿化工程,投资35万元建设了村碑、迎门墙和旗门阁。

在王红军的精心规划下,曾经臭气熏天的氧化塘变成了美丽的荷花池,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为了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王林坡村投资200多万元,修建了24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投资60万元新建了大戏台。村里还成立了广场舞队和太极拳队,定期举办文艺演出。每到夜晚,文化广场上灯光璀璨,音乐声、欢笑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2021年,王林坡村的乡村旅游正式起步。村里举办了首届樱桃采摘节,吸引了周边数千名游客前来游玩。村民们看到了乡村旅游的巨大潜力,纷纷加入到民宿和农家乐的经营中。如今,王林坡村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村,每天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王红军立足村庄的区位交通优势,盘活资源,推动王林坡村实现了从贫困村到“网红村”“幸福村”的华丽蜕变。他带领村“两委”班子,积极探索“三产融合、富民兴村”的发展道路,使村集体年收入从2017年的10万元增长至300万元。这一成就不仅改善了村民的生活,也为其他乡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相关经验入选省委党校《山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理论与实践》。

三、民生改善: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王红军深知,乡村振兴不仅要让村民富起来,更要让村民的生活环境好起来,精神文化生活丰富起来。他始终把村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努力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

(一)经济帮扶与就业支持

1、资助困难群体:

在王红军的推动下,村集体出资为困难村民提供资助,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此外,村集体还为困难群体和80岁以上老人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和医疗保险,其中80岁以上老人享受的是更高保障的二档医疗保险,这些举措有效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2. 提供就业机会:

王红军积极协调资源,成功引进多家企业,为村民提供了丰富的就业岗位,特别是优先安排贫困户就业,有效增加了村民收入。在他的带领下,村集体盘活闲置资源,建设了工业产业园,吸引了9家现代企业入驻,创造了160余个就业岗位,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40余万元。

3. 鼓励创业与教育支持:

王红军倡导并推动村集体每年出资20000元设立教育奖励基金,奖励优秀学子,激励他们追求卓越,学业有成。此外,王红军还自费为王林坡学校100多个孩子购买校服和学习用品,体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支持。

(二)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改善

1、道路与照明:

王林坡村投资260万元,完成路面硬化3.3公里,配套路肩和排水沟1000米。投资35万元,安装路灯160盏,实现背街小巷全面亮化。

2、 环境治理与美化:

王红军带领村民实施湾塘改造工程,将曾经臭气熏天的垃圾沟改造成景色宜人的清泉湾。村里投资400万元,建设声光音乐喷泉、中心公园,打造“汶水画廊”景观带。同时,村里还投资5万元进行环境卫生整治,改善提升村居环境。

3、文化与休闲设施:

王林坡村投资200多万元,修建了24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投资60万元新建大戏台。村里还成立了广场舞队和太极拳队,定期组织文艺演出,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2021年,王林坡村举办了首届樱桃采摘节,吸引了周边数千名游客前来游玩。村民们看到了乡村旅游的巨大潜力,纷纷加入到民宿和农家乐的经营中。如今,王林坡村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村,每天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线上直播观看量达40余万人次。

(三)养老服务与关怀

1. 幸福食堂:

在王红军的倡导下,村集体投入50万元,新建了一座高标准的幸福食堂。该食堂每天为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以及重残、低保、特困等共计240余人提供免费午餐,确保老人们能够享受到营养丰富的饮食。

2. 节日福利与关怀:

村集体在王红军的建议下,为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购买了银龄安康保险,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每逢春节、中秋、重阳节等重要节日,村集体都会为老人们准备生活用品,送上节日祝福。此外,村集体还为80岁以上的老人庆祝生日,送去生日蛋糕和200元红包,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和关怀。

四、生态与健康生活

(一)改善乡村健康环境

王红军深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村民健康生活的基础。他带领村民实施了一系列环境整治措施,全面提升村庄的生态态环境质量。

1、卫生厕所普及:

王林坡村稳步普及卫生厕所,科学选择改厕技术模式,确保厕所粪污得到有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村里投资50万元,对全村200余户家庭进行了卫生厕所改造,彻底告别了传统旱厕,改善了村民的卫生条件。

2、污水与垃圾治理:

村里分区分类重点治理人口居住集中区域的农村生活污水,全面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协同推进农村有机生活垃圾、厕所粪污、农业生产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利用。村里投资100万元,建设了污水处理设施,实现了污水集中处理和达标排放。

3. 噪声污染管控:

加强对噪声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的宣传,引导村民自觉减少噪声产生,严格控制噪声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向乡村居住区域转移。村里设立了噪声监测点,定期进行检测,并及时处理发现的噪声污染问题,确保村民的生活环境安静舒适。

4、清洁能源推广:

实施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逐步提高清洁能源在农村烧饭、取暖等日常生活需求以及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农业生产和加工领域的比重。村里投资30万元,为村民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路灯,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二)普及乡村健康生活方式

王红军不仅关注村民的物质生活,还致力于提升村民的健康意识和生活方式。

1、健康知识普及:

村里定期开展卫生健康科普活动,围绕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聚焦重点人群,开展系列科普活动。制定乡村健康公约和健康守则等行为规范,大力开展讲卫生、树新风、除陋习活动。村里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邀请医疗专家为村民讲解健康知识。

2. 全民健身推广:

为了推动全民健身,村里加强了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配备了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健身设施设备。村里定期举办体育赛事活动,推广乒乓球、太极拳、八段锦等健身项目,鼓励村民积极参与,让健身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此外,村里投资60万元,修建了健身步道和健身广场,并配备了多种健身器材,为村民提供了良好的健身环境。

3、合理膳食倡导:

为了提升村民的健康水平,村里加强了营养知识的普及工作。通过组织健康讲座和发放宣传资料,向村民传授合理膳食的重要性。同时,村里成立了营养指导小组,定期为村民提供个性化的营养咨询和指导服务,帮助村民建立科学的饮食习惯,从而有效降低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

(三)健康服务与保障

王红军积极推动乡村健康服务能力的提升,确保村民能够便捷获得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1、重点人群健康服务:

聚焦儿童、妇女、老人等重点人群,以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抓手,为乡村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村里建立了重点人群健康档案,定期为他们提供免费体检和健康咨询。

2、防止因病返贫致贫:

进一步健全防止因病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落实医疗保障政策和社会救助措施,引导社会力量予以帮扶,守住不发生规模性因病返贫致贫的底线。村里设立了医疗救助基金,为因病致贫的家庭提供经济支持。

五、文化传承与教育发展

(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

王红军深知,文化是乡村的灵魂,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1、古建筑保护:

村里投资150万元,对明清御道、百年观音柳、双才(财)门楼等古建筑进行了修缮和保护,使其成为乡村旅游的重要景点。

2、民俗文化传承:

村里定期举办民俗文化节,展示剪纸、刺绣、舞龙舞狮等传统民俗文化。村里还成立了民俗文化传承小组,培养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育支持与人才培养

王红军始终把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努力为村民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

1、改善教育设施:

协调资金,修缮了村小学的校舍,改善了教学条件。投资50万元,为学校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提升了教学质量。

2、设立教育基金:

每年拿出20000元奖励优秀学子,鼓励他们学业有成。村里还设立了教育基金,为贫困学生提供助学金,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3、职业技能培训:

村里定期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班,邀请专家为村民讲解种植技术、养殖技术、机械操作等实用技能,提升村民的就业能力。

六、乡村治理与和谐发展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王红军深知,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他带领村“两委”班子,加强党组织建设,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1、年轻化、学历化:

按照年轻化、学历化要求配齐配强“两委”班子,现任村“两委”成员平均年龄42岁,班子团结、党群信任,新老干部搭档,劲儿往一处使。

2、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村里设立了党员先锋岗,党员带头参与村庄建设、环境整治、扶贫帮困等工作,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王红军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1、村民自治:

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参与村庄事务管理。村里定期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村庄发展规划和重大事项。

2、法治建设: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村里设立了法律援助站,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

3、德治建设: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树立良好村风民风。村里设立了“好人榜”,表彰在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等方面表现突出的村民。

七、荣誉与表彰

作为泰山区邱家店镇党委副书记(挂职)、王林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王红军其辛勤付出和卓越成就得到了广泛认可,他先后荣获“泰山‘挑山工’先进个人”“泰山区十大攻坚尖兵”“泰安市优秀共产党员”“泰安市十大孝子”“齐鲁乡村之星”等称号。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认可,更是对王林坡村乡村振兴成果的肯定。

王林坡村也因此获得了多项荣誉称号,包括“省级文明村”“省级美丽村居”“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等‌。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400万元,并荣获“山东省优秀基层党组织”“泰山红旗党支部”等称号‌。

八、未来展望:继续前行,走向更加璀璨的明天

王林坡村的乡村振兴之路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王红军并没有满足于此。他深知,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的努力和创新。下一步,王林坡村计划盘活闲置宅基地等“沉睡资源”,发展农家小院体验式民宿,让闲置老宅重换新生。并且以樱桃为主题,推出樱桃酒、樱桃文创产品,发展以樱桃为主题的系列产业,拉长产业链,在家门口实现村民就业致富,让村民腰包鼓起来,底气硬起来。

王红军,这位“80后”村支书,用他的智慧和汗水,带领王林坡村走出了一条“三产融合、富民兴村”的乡村振兴之路。他的努力不仅让王林坡村的经济得到了显著提升,更让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成为乡村振兴的领路人。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王林坡村的乡村巨变,离不开王红军书记的坚强领导和辛勤付出。相信在王红军的带领下,王林坡村将继续爬坡过坎,走向更加璀璨的明天。

《王林坡村的“领头雁”》

泰山脚下王林坡,昔日贫困今蜕变。

2017年新希望,王红军来挑重担。

走访村民听心声,誓言改变旧模样。

立足优势谋发展,三产融合新路创。

村集体收入增,从十万到四百万。

乡村振兴成典范,王林坡村换新颜。

把握“一泉一路”,生态家园建。

垃圾场变花园,臭水沟成景观。

投资改造村庄,道路亮化,环境美化。

心系民生办食堂,老人午餐免费享。

节日祝福生日礼,孝老爱亲情意长。

推动文旅融合,樱桃节引游客潮。

王林坡村成网红,名声远扬人称道。

付出换来荣誉多,“泰山挑山工”名号。

乡村振兴领路人,王红军功不可没。

未来展望更璀璨,继续前行不松懈。

盘活资源拉长链,村民致富生活甜。

火车快跑靠车头,王林坡变离不开他。

乡村振兴书传奇,希望田野展新画

作者简历

明渊庆泽(笔名),1961年7月出生于山东泰安,汉族,研究生学历。当过教师、蹲过机关、下过基层,大半的工作历程都在人民政协和政府领导岗位上度过,历经市县两级工作磨砺,积累了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为区域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

来源:鲁网泰安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