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摘要:急性原始单核细胞和单核细胞白血病,是一种骨髓或外周血中白血病性单核细胞恶性增殖的AML,80%以上的白血病细胞是单核细胞来源,粒系细胞<20%。AML包括急性原始单核细胞白血病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两个亚型,前者常见于年轻患者,后者常见于中、老年患者。患者常有肝
前言
急性原始单核细胞和单核细胞白血病,是一种骨髓或外周血中白血病性单核细胞恶性增殖的AML,80%以上的白血病细胞是单核细胞来源,粒系细胞<20%。AML包括急性原始单核细胞白血病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两个亚型,前者常见于年轻患者,后者常见于中、老年患者。患者常有肝脾大、关节肿胀,易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形态学相当于FAB分型方案中的急性髓系白血病M5型。案例经过
患者,女,11岁,就诊口腔粘膜病科,主诉:牙龈糜烂增生一周,一周前患者持续发烧,应用退烧药后出现牙龈糜烂增生,疼痛,自用药物未见明显好转。既往史:平素健康良好,无传染病史,系统回顾无其他异常。体格检查:可见牙龈增生,色红,边缘糜烂见腐败坏死组织。血常规报告:WBC 101.09x109/L,RBC 2.54x1012/L,Hb 82g/L,PLT 25x109/L,白细胞总数明显升高,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均下降。希思美康XN-1000分析仪显示(如图1):血细胞散点图呈灰白色区域,细胞分类不全,提示原幼细胞可能。仪器报警:白细胞散点图异常、贫血、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凝集?案例分析
患者血常规报告白细胞总数及血小板数均达到危急值,镜下见原幼细胞占比达24%,早幼粒细胞比率占5%,中幼粒细胞比率占2%,中性粒细胞比率占5%,淋巴细胞比率占19%,单核细胞比率占45%,嗜酸性粒细胞比率占0%,嗜碱性粒细胞比率占0%。可见单核细胞数明显升高,外周血原幼细胞数增多,高度怀疑血液病患者。镜下观,原幼细胞形态及数量疑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为初诊,且发热症状明显,随迅速与口腔粘膜科临床医生沟通,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建议患者转至血液科就诊,完善骨髓穿刺及流式细胞学等相关检测。后续检查结果追踪:一个月后随访此患者家属,其在省级医院确诊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a型。知识拓展
血液分析仪检测使用半导体激光的流式细胞术中,分析以波633nm激光照射细胞所得到的前向散射光(FSC)、侧向散射光(SSC)、侧向荧光(SFL)前向散射光(FSC)反映细胞大小、细胞越大,FSC的信号就越强;侧向散射光(SSC)反映表面构造、颗粒形状、核形等。细胞内部构造越复杂,SSC的信号也越强;侧向荧光(SFL)主要反映细胞内DNA和RNA的多少。此外,还有一个衍生参数前向散射光信号的宽度(FSCW)反映细胞或颗粒通过流动室时的长度。2、免疫表型:可表达CD13、CD33、CD117及某些单核细胞分化标志如CD14、CD4、CD11b、CD11c、CD64、CD68、CD36和溶菌酶,CD34常阴性。3.遗传学:无特异细胞遗传学异常。显示11q23或16号染色体异常者归入伴重现性遗传学异常AML。
总结
作为临床工作的侦察兵,血常规检测是疾病诊治的第一道“防线哨所”,是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提供关于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血液成分的数量和形态信息,及其他异常改变。血细胞散点图的异常改变,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随着血液分析仪的普及,由于细胞的复杂性和变化性,忽视仪器报警信息提示和血常规检验中的形态学观察,易造成漏检、漏诊及误诊等现象,以至于引发医患之间的矛盾。综上所述。在日常血常规检验工作中,要重视血常规散点图分析及仪器报警信息提示,掌握异常报警的含义,这不仅需要检验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检测技能,还应严格按照实验室制定的血涂片复检规则进行复检以及与临床的有效沟通,这样才能够确保血常规检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熟练掌握白细胞散点图提示信息及各类细胞形态学特征可为临床提供极有价值的诊断线索及进一步检查的方向建议,为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救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1]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夏薇,陈婷梅,王霄霞,岳保红,覃西.[2] 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科学出版社.第4版.沈悌,赵永强,周道斌,李剑.来源:医学界检验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