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叫哇哇,四十五天吃疙瘩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1 15:14 2

摘要:清明节快到了,今天是3月29日,离4月4日清明节还有五六天时间。许昌当地素有“早清明晚十来一”之说,所以清明上坟宜早不宜晚,正好又赶上星期六休息,我就和姐姐相约去给父亲上坟。

蛤蟆叫哇哇,四十五天吃疙瘩 ‖老家许昌

文‖董晓红

清明节快到了,今天是3月29日,离4月4日清明节还有五六天时间。许昌当地素有“早清明晚十来一”之说,所以清明上坟宜早不宜晚,正好又赶上星期六休息,我就和姐姐相约去给父亲上坟。

今天天气很给力,风和日丽,暖煦阳光洒向正在拔节的小麦,金黄亮眼的油菜花仿佛要把她的金黄都涂抹到天上去,太阳光和菜花的双相映照,为世间万物镀上了温柔金边,恰似“春日迟迟,春景熙熙”描绘的那般和美景象,一点也没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悲戚之色。

我与姐姐前往父亲的墓地,一路微风轻抚,道旁田野里的油菜花肆意盛放,可我们姐妹的内心却被思念填得满满当当,都是有关父亲的回忆。

姐妹俩来到父亲墓前,先放下供品的肉、馒头和水果,姐姐拿我们带来的铁锹把坟头上的荒芜铲了铲,又给父亲的坟头添了添土。我俩默默地清扫杂草与灌木,每一个细微动作,都承载着我们姐妹俩“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深切思念。

回到母亲宁静的小院,午后满是闲适慵懒的氛围,倦意如潮水般将我包裹,我便躺于母亲床上小憩。

半梦半醒间,一阵热闹的蛙鸣汹涌袭来,刹那间,仿佛“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又仿佛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沉寂了一冬的青蛙醒来了,童年夏日的场景便在脑海中清晰浮现。儿时的村庄,沟渠池塘星罗棋布,水里的鱼虾泥鳅可是孩子们的日日期盼和守候。

蛙群隐匿于水草荷叶间,欢快鼓噪,它们的叫声交织成一曲生机盎然的自然大合唱,奏响独属于乡村夏日的活力旋律。那时年少的我,虽难以领会“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深远意境,却也沉醉在这蛙声如潮热闹欢腾的氛围里。

午饭时,我对母亲说:“妈,我听见青蛙叫了。”母亲便念叨说:“蛤蟆叫哇哇,四十五天吃疙瘩。”这句质朴农谚,如同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我记忆深处那扇关于青黄不接的“碾碾转儿”的大门,“碾碾转儿”的香味似乎在眼前的鼻尖萦绕。

那段岁月,家中的存粮随着日子的推移逐渐见底,新粮远未成熟,饥饿如同隐匿在暗处的影子,时刻纠缠着。而蛙鸣,就像是黑暗中的一道曙光。每当这时,我小小的心里便被即将到来的美味填得满满当当。

终于等到麦子饱满却还带着一丝青涩的时候,父亲去田里割回一小捆麦子。母亲将麦穗放在火上燎烤,瞬间,麦香裹挟着烟火气弥漫开来。

那香味直钻舌尖,勾得我馋虫大发,在一旁不停地咽着口水,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母亲在簸箕里揉麦子簸麦子吹麦芒的一举一动。

等麦芒被母亲轻轻揉搓干净,嫩绿的麦粒脱壳而出,颗颗绿色晶莹剔透中带着饱满的圆润,父亲把麦粒放进石磨,缓缓推动磨盘,随着磨盘的转动,嫩绿的“碾碾转儿”像绿色的丝带从磨缝中挤出。我再也忍不住,趁母亲不注意,偷偷抓一把塞进嘴里,那带着青麦香淡淡甜味的口感,瞬间驱散了腹中的饥饿,填满了那个饥饿年代的孩子对美食的渴望,那一刻,幸福也不过是吃上一顿“饱饭”的简单,是带着满满的烟熏火燎味道的青麦子的浓郁的清香。

母亲将碾碾转儿拌上蒜汁儿和一滴儿香油,搅拌均匀,入口就是清香滑爽,芬芳余味悠长。那个年代独有的碾碾转儿,不仅是一种青黄不接时可以填饱肚子的食物,更是“悠悠岁月长,回忆暖心房”的童年久远的温暖记忆。

时光荏苒,儿时所有关于蛙鸣的记忆如此清晰的隔着时空踏香而来。我的村庄也在岁月的摩挲下,褪去了曾经的旧模样,新的建筑拔地而起,曾经熟悉的小路也变得有些陌生。可当午时那熟悉的蛙鸣在耳畔响起,那些被岁月尘封的记忆,便如决堤的河水汹涌而来。记忆里,有父亲宽厚的背影,有母亲温柔的笑容,有与伙伴们在田野间肆意奔跑的欢声笑语,还有那带着故乡泥土芬芳的碾碾转儿的烟熏火燎的清香。

在这蛙鸣阵阵的午后,我仿佛已穿越到儿时,贪婪的眼睛盯着诱人的碾碾转儿,吞咽着咕噜咕噜的口水,等待着那一顿可以吃饱的午饭……

如今,童年的美好、故乡的眷恋、父亲的温暖,远去的青麦香……都永远在记忆的深处熠熠生辉,蛙鸣,碾碾转儿,烟熏火燎的青麦香,仿佛也成为了我生命中最魂牵梦绕的饕餮盛宴。

“咕呱——咕呱——咕呱——”“咕呱——咕呱——咕呱——”蛤蟆叫哇哇;“咕呱——咕呱——咕呱——”“咕呱——咕呱——咕呱——”四十五天吃疙瘩……

3.29日午后于许昌市榆林乡管庄村于庄老家

另:当年的美好时光哪去了?那些曾经影响我们生活的风物为何慢慢无影无踪?为留住更多渐行渐远的消逝的老建筑、老寨、歌谣、现象、老行当、童年游戏等,“老家许昌”汇编了资料《消逝的风物》,希望留住那些影响了几代人的记忆。该资料长约29厘米,宽约21厘米,厚3厘米,重约3.2斤,50余万字,496页,全彩印刷,欢迎留言咨询……


【作者简介】董晓红,笔名冰荷,许昌市建安区人,小学语文教师。喜读书写文,曾在报刊发文多篇。

热爱文学艺术。20世纪70年代创作小戏剧《下乡》《春燕》等,在县乡公演;有散文、诗歌发表于《许昌日报》等媒体。许昌广播电视台“零距离”栏目曾报道其诗词创作情况。2023年7月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四季如歌》。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本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本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图无关。文中图片部分由作者提供,部分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来源:老家许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