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东济南的秋夜,凉风吹过窗棂,35岁的王女士(化名)却怎么也睡不着。不是因为失眠,也不是肚子饿,而是她的腿,像中了邪似的,总想动一动。她躺在床上,双腿像两条不安分的鱼,翻来覆去地蹬,停不下来。刚闭上眼想睡,腿里就传来一阵酸胀,像有千万只蚂蚁在爬,疼得她直皱眉。
山东济南的秋夜,凉风吹过窗棂,35岁的王女士(化名)却怎么也睡不着。不是因为失眠,也不是肚子饿,而是她的腿,像中了邪似的,总想动一动。她躺在床上,双腿像两条不安分的鱼,翻来覆去地蹬,停不下来。刚闭上眼想睡,腿里就传来一阵酸胀,像有千万只蚂蚁在爬,疼得她直皱眉。实在受不了,她就下床走两步,或者使劲揉揉腿,症状才稍微好点。可一躺回去,噩梦又开始了。
“难道我腿里住着个‘夜游神’?”王女士苦笑着跟朋友吐槽。她试过泡脚、贴膏药,甚至还找了个老中医开药,可一点用都没有。折腾了大半年,她终于鼓起勇气去医院挂了个神经内科的号。医生听完她的描述,做了几项检查,最后拍板:“你这是不宁腿综合征,不算大病,但挺折磨人。”
王女士愣住了。她从没听说过这个病,只觉得自己的腿像被“遥控”了一样,完全不受控制。35岁,正是精力旺盛的年纪,怎么就摊上这么个怪毛病?她的遭遇,听起来离奇,却真实得让人感同身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夜里“捣乱”的不宁腿综合征,看看它到底是什么,怎么来的,又该怎么对付。
王女士今年35岁,是济南一家超市的收银员,身高1米62,体重55公斤,身材匀称,乍看一点不像生过孩子的妈妈。她有个6岁的女儿,活泼可爱,老公是个货车司机,家里日子虽然不算富裕,但温馨得很。王女士性格开朗,平时爱跳广场舞,周末还常带着女儿去公园骑车,朋友都说她是“活力辣妈”。
她的健康状况一直不错,除了偶尔感冒,几乎没进过医院。体检报告也干净得很,血糖、血压、血脂样样正常,连脂肪肝的影子都找不到。可从去年冬天开始,她的腿开始“闹腾”。起初只是睡觉时偶尔抽一下,她以为是累的,没当回事。可渐渐地,抽动变成了酸胀,酸胀又变成了疼,尤其是晚上,腿像装了弹簧,总想动一动才舒服。
王女士试过不少“土法子”。晚上泡热水脚,烫得腿通红,可一上床还是老样子;贴膏药,味道呛得老公直咳嗽,腿却没消停;喝了半个月中药,钱花了不少,效果却等于零。她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缺钙,买了钙片猛补,结果腿还是“跳舞”,反倒拉肚子拉了好几天。女儿看她晚上老下床走来走去,奶声奶气地问:“妈妈,你在练什么新舞步吗?”王女士哭笑不得,只能哄她说:“对,妈妈在练‘夜间踢腿操’。”
大半年过去了,腿痛没好,睡眠也垮了。王女士顶着黑眼圈上班,收银时差点算错账,同事劝她去医院看看。她咬咬牙,挂了个济南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的号。医生听她描述,又让她做了几项检查,比如腿部肌电图和血液化验,最后确诊:不宁腿综合征。王女士一脸茫然:“这啥病啊?我腿咋就这样了?”
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简称RLS),听名字就知道,是腿“不安分”的毛病。它不算致命,却能把人折腾得够呛。济南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的张主任解释:“这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特征是腿部有不适感,像酸胀、刺痛、烧灼,甚至像虫子爬,晚上尤其明显,总想动一动才能缓解。”
别看名字花哨,RLS其实挺常见。《中华神经科杂志》统计,中国成年人中约有2%-4%的人有这种症状,女性比男性多,尤其是35-50岁的女性高发。美国睡眠医学会(AASM)的数据更吓人,全球10%的人在一生中会遇到RLS,轻的偶尔发作,重的像王女士这样,夜夜难眠。
RLS的“套路”很统一:
晚上加重:白天没事,一到夜里就“开party”。一动就好:腿动一动、走两步,症状就轻点,可停下来又卷土重来。睡不好觉:折腾一宿,第二天跟没睡似的。王女士的情况就是教科书级别。她晚上腿动得厉害,白天困得睁不开眼,严重时还疼得下床跺脚。张主任说:“RLS不致命,但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长期睡不好,还可能诱发焦虑、抑郁。”
那为啥腿会这样?科学家还没完全搞清楚,但有个“幕后黑手”跑不掉——多巴胺。这是脑子里管运动和情绪的化学物质,RLS患者的多巴胺信号可能出了问题,导致腿部神经“乱放电”。再加上铁元素代谢异常、神经炎症等因素,腿就成了夜里的“叛军”。
王女士确诊后,满脑子问号:“我身体这么好,怎么会得这个?”张主任详细问了她的生活习惯和家族史,找出几条线索:
缺铁是个“推手”检查发现,王女士的血清铁蛋白偏低。铁是大脑合成多巴胺的原料,缺铁会让多巴胺“断供”,RLS就容易找上门。《神经病学》(Neurology)杂志研究显示,30%的RLS患者有缺铁问题,尤其是女性。王女士月经量多,平时不爱吃红肉,铁储备早就告急。家族遗传的影子
王女士回忆,妈妈睡觉时腿也常抽动,小时候她还笑话妈妈“梦里踢足球”。张主任点点头:“RLS有遗传倾向,家族史阳性的占40%-60%。你可能遗传了易感基因。”生活习惯的“助攻”
王女士爱喝咖啡,每天两杯提神,晚上还常刷手机到深夜。咖啡因刺激神经,睡眠不足加重症状,都是RLS的“帮凶”。她跳广场舞是运动,可强度不够,腿部血液循环没改善多少。怀孕的后遗症
生女儿时,王女士贫血严重,产后也没好好补。张主任说:“孕期缺铁是RLS的高危因素,很多女性产后几年才发作。”
这些因素凑一块,王女士的腿想不“跳舞”都难。她苦笑:“原来我这腿,是自己作出来的啊!”
王女士的遭遇不是个例。RLS狡猾,早期症状容易被忽略。张主任提醒,几个“暗号”得留心:
腿部不适,越晚越明显酸胀、刺痛、烧灼,躺下后更严重,像王女士这样,总想动一动。一动就好,一停就糟
走路、抖腿能缓解,可安静下来又开始“闹腾”。睡眠被打断
刚睡着就被腿“叫醒”,翻来覆去睡不踏实。白天疲惫
睡不好,白天犯困,注意力也散。偶尔腿抽筋
像王女士妈妈那样,腿突然抽一下,也可能是早期信号。
如果这些症状凑齐,尤其是晚上发作,别拖,去查查神经科。张主任说:“RLS不治不会死人,但会让你活得像‘行尸走肉’。”
确诊后,王女士问:“这病能治好吗?”张主任笑笑:“完全根治难,但控制症状不难。得从根儿上找原因。”
补铁是第一步王女士缺铁,张主任开了铁剂,每天吃,还让她多吃牛肉、菠菜、红枣。两周后,她感觉腿没那么酸了。《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研究证实,补充铁蛋白到50μg/L以上,能显著改善RLS。调整生活习惯
咖啡停了,手机晚上10点前放下,睡眠规律了,腿也老实点。少熬夜、多放松,神经不再“紧绷”。药物帮一把
症状重的晚上,张主任开了小剂量多巴胺激动剂,像普拉克索。吃了几天,王女士睡得踏实多了。但张主任提醒:“药不能乱吃,得医生盯着。”运动加按摩
王女士把广场舞换成快走,每天30分钟,回家再按摩小腿,促进循环。腿部舒服了不少。心理减压
RLS跟情绪也有关。王女士学会深呼吸,焦虑少了,症状也轻了。
张主任叮嘱:“RLS是个慢性病,别急。慢慢调,腿会听话的。”
王女士的腿,终于消停了点。她笑着说:“原来睡觉也能这么香!”35岁的她,还想带着女儿跳舞、骑车,不想被“乱动的腿”拖后腿。现在,她每天吃点红肉,晚上散散步,腿不再是“夜游神”,她也找回了活力辣妈的自信。
不宁腿综合征,听着陌生,却可能藏在你我身边。夜里腿酸胀、总想动,别忍着,去查查,别让它偷走你的好觉。王女士用大半年摸索出的经验告诉我们:健康不是等来的,是管出来的。愿你我都能睡得安稳,活得舒坦。
来源:健康日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