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养食品王惟媗:坚持从产品共创到生态共建的本土化战略,持续加码中国市场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1 19:30 3

摘要:“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方便速食市场的持续增长,以及消费者对便捷食品需求的增加,为三养食品提供了发展的空间。”3月25日,2025春季糖酒会(以下简称“糖酒会”)在成都召开,三养食品以“焕新辣”为主题,携众多新品登场。其间,三养食品中国市场高级总监王惟媗在接受成都

“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方便速食市场的持续增长,以及消费者对便捷食品需求的增加,为三养食品提供了发展的空间。”3月25日,2025春季糖酒会(以下简称“糖酒会”)在成都召开,三养食品以“焕新辣”为主题,携众多新品登场。其间,三养食品中国市场高级总监王惟媗在接受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专访时如是说道。

三养食品中国市场高级总监王惟媗

凭借独特的“火鸡辣味(Swicy)”破圈,三养食品开辟了全新辣味方便速食赛道。有数据显示,2024年三养食品集团全球总出口额占比,中国市场超三成,同时三养食品旗下的火鸡面一直居中国火鸡面市场销售的前列。作为此次参展糖酒会的外资食品品牌代表,三养食品可谓是方便食品这一激烈竞争赛道中的黑马。

本次糖酒会上,红星新闻专访到了三养食品中国市场高级总监王惟媗,以国际化视野解读了中国消费市场的活力与发展,同时也为我们解答了未来三养食品在中国的市场战略。

红星新闻:本次糖酒会,三养食品推出了哪些新产品?主要的升级在哪里?

王惟媗:此次,三养食品焕新升级了火鸡辣酱。在风味上延续经典韩式甜辣,同时在包装、使用体验等方面全面优化,还在瓶身特别添加了“三养火鸡宇宙”社群二维码,可以汇聚更多喜欢火鸡辣味的消费者。

红星新闻:除了产品、口味的创新之外,三养食品在营销方面还有哪些创新之举?三养食品如何打开年轻的消费者市场?

王惟媗:自2021年,三养食品深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致力于以“场景渗透+跨界合作+线上赋能”的多维创新策略,俘获了中国年轻消费者的味蕾。

2024年,三养成功与餐饮、便利店等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实现了在高频消费场景的广泛渗透:其中包括覆盖全家超过2000家门店;联动超过16家粉红汉堡门店;今年还将陆续在全国400所高校内开展主题活动,校园渠道覆盖超4000所。

在跨界合作方面,目前三养已与乐乐茶、桂桂茶、盐津铺子等茶饮、烘焙、零食等领域品牌携手,挖掘更多本土美味的可能性。线上方面,三养食品邀请流量明星代言并参与直播活动,丰富年轻态生活方式。

红星新闻:三养食品如何看待中国市场?作为外资品牌,三养食品是如何与中国市场有效融合的?未来在中国市场有哪些战略?

王惟媗:中国市场在我们的全球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2024年,三养食品中国市场占品牌全球总出口额的34.4%,是推动海外销售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其中,华西大区(包括成都在内)在中国市场中排名前列。

中国方便速食市场的持续增长,以及消费者对便捷速食食品需求的增加,为三养食品提供了发展空间。

未来,我们还将持续围绕以“Swicy”味觉革命构建差异化壁垒的战略锚点及从产品共创到生态共建的本土化战略升级,为中国消费者带来了更加丰富多元、高品质的美食享受。

首先,以“Swicy”构建味觉差异化壁垒。Swicy是三养独有的火鸡辣风味(Sweet+Spicy),这是我们全球化战略的核心资产。我们将通过全新品类研发、本土跨界联名、应用场景拓展等多维度方式,持续强化消费者心智认知。

而本土化战略升级则是持续围绕消费者社群+共创模式,开拓品牌与粉丝的全新互动模式,消费者参与口味研发调研及试吃,实现新品研发与年轻消费者的同频共振。

红星新闻:中国市场已经有很多较受市场认知度较高的方便食品,三养如何形成自己的品牌差异化?

王惟媗:在品牌差异化方面,我们始终坚持通过“品牌味觉+数字生态+场景网络”三维战略壁垒,实现从产品到生态的差异化升维。

品牌味觉上,三养食品以独家“火鸡辣味基因”为核心,由韩国总部基础研发(火鸡辣味)+中国在地创新(本土限定产品)的模式。自2021年以来我们每年都会在中国市场推出限定产品。其中韩式甜辣炸鸡味和泰式咖喱蟹味火鸡面的销量数据,便是我们本土化战略效能的有效验证。

在数字社交生态方面,开拓了品牌与粉丝经济的互动模式。通过与年轻消费者建立紧密社群连接,驱动用户直连制造的战略研发,实现新品研发与消费者声音同频共振。同时,三养食品还深入实施本土化营销策略,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抖音、小红书等深受年轻人喜爱的社交媒体平台,取得了一定成效。

同时,便利店、新餐饮以及高校形成的场景矩阵,也实现了日均更多人次的触达。

此外,在糖酒会现场,三养食品相关负责人也告诉记者,除了火鸡辣酱,今年三养的韩式泡菜汤面也根据市场反馈进行焕新;MEP拉面系列则提出了“五感辣”概念。同时,三养全面焕新弹谷轻烹意面系列,以符合当下健康饮食的大趋势。

罗文艺 红星新闻记者 罗雪梅

来源:红星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