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晓萍:孜孜耕耘老年阅读20年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2 05:45 3

摘要:“坚信向善向上的力量,帮助老年人重拾阅读力,温暖一个是一个。”银龄书院创始人薛晓萍坐在窗户前侃侃而谈。你很难想象,眼前这位温文尔雅、谈吐自如的女士已经68岁了。谈起阅读,薛晓萍打开了话匣子……

“坚信向善向上的力量,帮助老年人重拾阅读力,温暖一个是一个。”银龄书院创始人薛晓萍坐在窗户前侃侃而谈。你很难想象,眼前这位温文尔雅、谈吐自如的女士已经68岁了。谈起阅读,薛晓萍打开了话匣子……

薛晓萍告诉记者,自己走上推广老年阅读这一公益道路,缘起于2006年。那年清明,50岁的她失去了妈妈,而在那之前不久,她最亲的大姨和大姨父也相继离世。薛晓萍终于明白了“子欲养而亲不待”,“当时看着满街的老人都感觉她们像妈妈”。旁人心疼她,建议她到养老院、福利院找“妈”,于是她开始和这些素不相识的老人交往、送书、读书、交心……

薛晓萍当时开着会计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事务所,她深感兼职做公益无法全身心投入,于是注销了事务所,成立银龄书院,一干就是近20年。为此,她还卖掉了两套房。

现在,银龄书院一年365天都有活动,形式涵盖了线上线下。这些年,薛晓萍组织了不知多少次的精品诵读会、好书分享会,还编排了很多部图书情景剧,甚至自掏腰包为书友出书……2024年元旦,她组织了跨年演讲;当年年底,她组织了老年读者的云春晚。

银龄书院里有近百岁的退役老兵,有“北漂”老人,有视障读友,也有刚刚失去至亲的独居老人。“大家都在阅读中自我陪伴、自我疗愈。”薛晓萍说,“书院老人自导自演图书情景剧,演起来可投入、可开心了。”

在薛晓萍看来,随着年龄增大,人们往往都要面对“失去”,越来越孤独,而唯有读书能陪伴,能带大家走出来。让她印象最深的是一位84岁的书友,只要是薛晓萍的读书会,场场必来,咧开嘴笑得很开心,他说自己是薛晓萍的“粉丝”。

“读书对我来说,是一剂良药。”2013年,父亲的离世,让赵香琴陷入情绪的深渊。“整晚睡不着觉,也不愿意跟人沟通,医生诊断是重度焦虑症。”现在说起过往的这段经历,70岁的赵香琴依然忍不住落泪。

2020年4月,一次偶然的机会,昔日老友将她拉入了名为“银龄书院”的读书群。“每天早上,群里都会发一首诗词,配有领读者的朗诵和解读。”赵香琴说,“这种方式能让我平静,于是开始每天摘抄、朗诵。”

“参加线下活动,我认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现在的赵香琴笑容开朗,成为银龄书院的艺术团主任,并参演了多部情景剧,出现在多地的诵读会、分享会,“现在我晚上睡得可香了,阅读让我心静身安”。

薛晓萍已连续5年在北京城市广播《老年之友》节目讲书;疫情期间,她又在北京市老年心理专业委员会做热线接线员。某天,电话那头的一位母亲说:“我想在元宵节前跟薛老师聊会天,儿子离开18天了,我把事情都处理完了,就还这一个心愿。”薛晓萍感觉到了老人的危险情绪,约好第二天见一面。她租借来一个四合院,联合书友多人买了很多鲜花,还带上了包汤圆的各种材料。后面,当读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时,老人“哇”地趴在薛晓萍肩上哭了起来。“她哭出来我就放心了”。现在,这位老人在银龄书院找了读书对子——一位退休后抑郁焦虑的校长。那年的开学典礼上,那位校长自豪地说:“告诉大伙一个好消息,‘列宁同志不咳嗽了’,我现在不用吃抗抑郁药了。”

这样的读书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薛晓萍都能如数家珍般说出来。当被问到遇到最大的困难时,薛晓萍爽朗地说:“身边有那么多可爱的老人,家里人也支持我,我没啥困难的。我希望能陪伴他们一起开心、优雅地老去。”(本报记者曹虹)

来源:快乐老人报官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