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经纪人和她的卖菜日记姜波20年与“移风蔬菜”同成长解决卖菜难 如今引种10元一斤的翡翠黄瓜供不应求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2 06:21 2

摘要:即墨区移风店镇临近大沽河,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是国内外闻名的蔬菜种植基地。姜波是一名随着“移风蔬菜”共同成长的金牌蔬菜经纪人。1988年,她初中毕业开始种菜以来,有着写笔记的习惯。2003年之前,笔记是以种植技术、播种记录、购买农资记录为主的种菜日记。2004

姜波。陈小川摄

西红柿丰收,菜农正在打包装车。(受访者供图)

2003年姜波用电脑发蔬菜供应信息。(受访者供图)

即墨区移风店镇临近大沽河,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是国内外闻名的蔬菜种植基地。姜波是一名随着“移风蔬菜”共同成长的金牌蔬菜经纪人。1988年,她初中毕业开始种菜以来,有着写笔记的习惯。2003年之前,笔记是以种植技术、播种记录、购买农资记录为主的种菜日记。2004年以后笔记是以各地蔬菜批发商求购信息、电话、物流运输信息为主的卖菜日记,其中不乏“互联网帮助了我”“第一次去镇上饭店吃饭”等有趣的往事。经过20年,订书钉的铁锈也已沁入日记发硬泛黄的纸张。重读这几十本日记,往事的画面跃然纸上:从菜价低、卖菜难,到田间收菜、地头数钱,菜农走上了致富路。如今,姜波不断探索引种高价值蔬菜让菜农共富之路越走越宽。

卖菜往事

送萝卜去市场“选美”

姜波是土生土长的即墨移风店人,1988年她初中毕业,考中专时以一分之差落榜。之后,她跟着父母种菜,结婚后跟着丈夫种菜,其间还养过3年猪。1999年建起蔬菜大棚,正式成为一名职业农民。

20多年前,农产品供销信息不对称,小商贩到地头收菜,价低量小。而菜农为了卖个好价,自己开着拖拉机去莱西批发市场卖菜。“去一趟批发市场就是一天一宿。早晨起床去菜地拔萝卜、洗萝卜、装车,吃过晚饭出发去莱西批发市场。晚上七八点钟,批发商开始选萝卜、给价,选中了就去过磅,再送到批发商档口,卸车装袋。菜农在批发市场睡一宿,第二天早晨6点才能拿到钱。一趟能拉1200多斤,一亩地的萝卜得跑十多趟批发市场才能卖完。” 姜波回忆道,菜农们笑称去批发市场卖萝卜就像是送萝卜去“选美”,没有虫眼、没有疤、弯度不超过一厘米的达到出口标准的萝卜才好卖。

“有一年萝卜行情差,没有商贩收,我打听有咸菜厂一分钱一斤收萝卜。我和爱人装了一三轮车3000斤,给咸菜厂送去,一车萝卜给了30元。后来送的人多了,我们送第二趟的时候,一车萝卜只给15元。那时候就想着,要是有批发商能来地头收菜多好,菜农就不用起早贪晚,也不用再贱卖了。”姜波说。

触网首单

两分钱一斤萝卜卖到一毛八

2003年,姜波种了二亩地杠69西红柿,当时的杠69西红柿只结3穗果,熟得快、软得早,好吃,但不耐放,无法长途运输,批发商不收。菜农便骑着自行车带着百余斤西红柿去赶集,或者走街串巷卖。“二亩地一万多斤,根本卖不完,我看着西红柿就烦躁,导致胃部不适,去市里医院看病,医生说需要做胃镜,排号要一周,我就住在妹妹家。”姜波说,妹妹带着她去逛街,眼不见西红柿心也不烦躁了,胃病就好了。“当时妹妹让我买台电脑,她说互联网很神奇,想知道啥,去百度一搜就知道答案。我便借了2000元,让妹妹去电子信息城给我买回一台。” 这时,姜波的命运齿轮开始转动。

“我输入西红柿,出现种植技术、品种、病虫害防治等信息, 后来发现还有供求信息。我在中国农产品信息网注册会员,把村里的信息写上:大量供应白萝卜,品种白玉春,面积100亩,每天供应一万斤;大量供应大白菜……”姜波说,没过多久,第一单买卖就找上门了。

一天晚上姜波从菜地回家,接到一位台湾批发商的电话,要收白萝卜批发到台湾的高雄和台北,一周发四个集装箱。姜波兴奋地说:“我们这有,出货标准我们也懂,‘选美萝卜’嘛。”第二天,姜波委托妹妹去找这位批发商面谈后,妹妹兴奋地说:“姐姐,人家真是大客户,不是骗人的。”几日后这位批发商来移风店实地考察,姜波很实诚地说:“我给你代收吧,一斤代收费一毛,其他的费用如萝卜钱、包装、冷库、运输费用等实报实销。”批发商当即付给姜波5000元定金,说:“收吧,收多少要多少。”就这样,当年二分钱一斤都没人要的白萝卜,被姜波卖到一毛八,一口气发了十多个集装箱近50万斤。从此,姜波走上蔬菜经纪人的道路。

尝到甜头

国内外批发商纷至沓来

青岛地平线蔬菜专业合作社一楼展厅有一台巴掌大的数码相机,这是姜波2004年花260元买的,当时每次只能存2张照片。她拍完照片就从地头跑回家,把照片传上互联网,在那个“有图有真相”的年代,慕名而来的蔬菜批发商越来越多。“那时候多数是贸易公司和加工厂联系我,收完萝卜,收大头菜,还有大葱和土豆,客户遍布日本、韩国、新加坡。国内南京、江门、成都等的批发商也纷至沓来……”姜波说。

2005年秋天,萝卜行情很差,白萝卜都扔在地头没人收。恰好,大连一家食品厂通过网站信息找到了姜波,实地考察后想要收购,谈好价钱八分一斤。食品厂负责人表示需要挑直径在6.5厘米以上个头的,方便机械去皮。姜波说,没问题,加二分。就这样,没人要的白萝卜,被姜波一毛一斤卖出去了。姜波说,当时收萝卜的场景很壮观,马路两边堆满了萝卜,每天拉走七八万斤。那个秋天,移风店的萝卜卖空了。

姜波尝到甜头后,想继续学习互联网知识。她在青岛农经网上看到信息园地有培训通知,便发了封邮件:“我是农民,想学习互联网知识,用互联网知识带动农民卖菜致富。”后来即墨农业局找到姜波,邀请她去培训。姜波爱人便骑自行车把她送到移风店镇,她坐车到即墨汽车站,再转乘公交车到农校听课。从此,只要一有培训课,姜波就去参加,学习农业技术,学习农产品销售。

高峰时股东数量182户

移风店的萝卜、大头菜、白菜等卖得都很好,唯独西红柿,批发商来看了之后直摇头。那时的西红柿由于品种原因,皮软,成熟后容易烂,没法长途运输。批发商给姜波介绍了一家北京种子公司,对方要求50亩起售。姜波把菜农召集起来,一呼百应,菜农说:“我们相信你,你叫俺种啥就种啥。”但是这次改种并不成功,西红柿收获后,批发商来看完后又是直摇头:“这个品种的西红柿一块钱一斤很好卖,品相好的‘选美西红柿’能卖到1.5元一斤,但是你们这些看着不漂亮。”种子公司则表示,菜农管理技术没跟上,需综合施肥,不然只长大果去了,颜色和口感跟不上。

随后,姜波去寿光继续找西红柿品种,并明确要求种子公司派技术员指导菜农种植。面对同样是50亩起售的要求,这次姜波租了一辆大巴车把菜农都拉到寿光,大家看到先进的种植技术,大开眼界。整地、下种、点花、抹茬等每个环节,都在技术员指导下开展。那些原来种玉米小麦的农户也学会了蔬菜种植管理方法。此后,每次引入新的种子和技术,姜波便把大家召集起来,请技术员给大家上课,讲授种植与病虫害预防方法。久而久之,菜农跟姜波说:“不如顺带给我们捎点农资吧。”

2008年,青岛地平线蔬菜专业合作社成立,姜波担任理事长,实现联系农户、种苗、农资、技术和销售的统一,方便农户抱团发展。“我提议成立合作社时,大家直接给了我218个户口本。但当时没法登记那么多的股东数量,便减到106户。后来2015年增加至182户,目前是138户。 ”

随着西红柿引种成功,有的农户一天能摘1000公斤,行情好的时候批发商纷纷抢购。在规模效益带动下,移风店镇20多个村4000多家农户成为职业菜农。周边村民纷纷开始建大棚,6万亩菜地,大棚占了近1万亩。农产品经纪人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菜农田间卖菜、地头收钱的愿望实现了。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我国所有制形式、社会治理方式、社会分工和产业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主要包括民营企业、中介组织、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人员等,他们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支正在蓬勃发展、充满创新活力的积极力量,具有智力密集、专业优势突出等特点,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姜波2018年当选山东省人大代表,在引领菜农致富方面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近来,姜波引种翡翠黄瓜,批发商地头收货价10元一斤;引种草莓西红柿,地头收货价15-20元一斤,高附加值蔬菜让菜农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青岛晚报/观海新闻/掌上青岛 记者 陈小川

来源:青岛晚报掌控全媒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