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论文,本科生审稿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2 12:57 2

摘要:不少高校在报道本科生科研经历时会重点强调“审稿人”这一履历。不管是导师私下安排的任务还是期刊正式邀请,但从他们的本科履历来看,即使不一定达到了审稿人的招募要求,其水平至少也在(博士)研究生学术水平平均线以上。比较典型的案例——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2010级本

原创 发现优质高等教育 软科你的paper审稿人,可能是个本科生。来自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Lenka Zdeborova早就在推特上吐槽过顶会的审稿人筛选机制,她在研究生的申请中发现不少人本科阶段就已有顶会审稿经验。不少高校在报道本科生科研经历时会重点强调“审稿人”这一履历。不管是导师私下安排的任务还是期刊正式邀请,但从他们的本科履历来看,即使不一定达到了审稿人的招募要求,其水平至少也在(博士)研究生学术水平平均线以上。比较典型的案例——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2010级本科生吴佳俊,大三时就已在计算机视觉顶会CVPR上发表了两篇文章。公开报道中,他被邀请为CVPR审稿人,也是2013年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得主。而他的“开挂人生”仍在继续,目前他是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助理教授。期刊编审队伍,如何向“年轻化”过渡?除了审稿、学术水平方面的质疑,还有一个问题值得关注——让本科生、研究生代审稿合理吗?bioRix2019年发表的一项调查曾采访498名处于职业生涯初期的科研人员(博士后和博士研究生),超过半数的年轻科研人员承认有过为导师或资历较深的同事代写同行评议的经历。超过80%的受访人认为这种做法不符合学术职业道德。不管是对投稿人还是期刊编辑来说,审稿人分享论文都不是他们想看到的情形,代写更是违反了同行评议的保密制度。而在另一边,隐形权益损害也发生在这些“代笔”者的身上。同样在2019年,Nature发表的一篇文章区分了“代写”和“共同评议(co-review)”在本质上的区别,认为代写会使得初级研究人员不会因他们的评议工作获得同行认可,但后者实际上是一项可行的培养青年审稿人的方式。在投稿量激增的情况下,期刊编审队伍的确需要年轻化,但也绝对有更合理、正当的方式。自2020年起,Nature Communications连续多年开展面向初级研究人员的同行评议指导计划,旨在进一步扩大年轻研究人员参与同行评议过程的机会,为他们提供认可其审稿工作的机会,同时扩充高素质的审稿人库。共同评议模式下,审稿人可向编辑推荐一名初级研究人员共同审稿,由2人合写一份审稿报告。在试点范围内,大约有25%的审稿人接受了这一提议。对青年人才的需求焦虑不仅出现在审稿人队伍,也成为期刊编委队伍的痛点。为给编委会培育后备力量,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期刊开始组建专业的青年编委队伍,他们在招募人才时通常优先关注本刊的优秀审稿人。除了一些硬性条件,对青年编委的要求概括起来就是“年轻”且“高产”,比如年龄在45周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以第一作者在CSSCI或SSCI等期刊上至少发表5篇及以上高质量论文等。《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4)》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共有科技期刊5211种,期刊从业人员3.76万人,平均每本期刊工作人员7人左右,而这7人需要处理期刊的约稿、编辑、出版、传播、服务等全链条的工作。组建青年编审队伍,是期刊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基础保障。2019年,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启动,设置了青年人才支持项目,对一流编辑人才培育起到了很好的托举作用。《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指出,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编辑队伍建设,创造条件吸纳高水平国际编委和经营人才。今年3月,北京发布“首都高校基础研究10条”,其中亦提到,鼓励高校培养建立高水平综合性期刊后备人才梯队。本科生担任审稿人——这一现象看似离谱,却实实在在地反映了期刊、会议编审队伍的人才短缺问题。要应对人才队伍的青黄不接,实现期刊建设可持续发展,建成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组建青年人才队伍势在必行。祝你的paper马上Accepted原标题:《博士生论文,本科生审稿》

来源:慧通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