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消毒车喷洒声里,我听见了蝉鸣。"中国蓝天救援队医疗组长李芳在撤离前最后一次巡查震中村落时,发现曾被瓦砾覆盖的菩提树已抽出新芽。当最后3架运-20运输机从曼德勒机场腾空而起,这场持续18天的跨国救援留下无数动人细节。
"消毒车喷洒声里,我听见了蝉鸣。"中国蓝天救援队医疗组长李芳在撤离前最后一次巡查震中村落时,发现曾被瓦砾覆盖的菩提树已抽出新芽。当最后3架运-20运输机从曼德勒机场腾空而起,这场持续18天的跨国救援留下无数动人细节。
有敲击声!"11月19日凌晨,满眼血丝的队员王磊突然扑倒在格劳镇小学废墟上。此时距他上次休息已过去36小时,防护服里的定位器显示他累计行走57公里。凭借车载三维激光扫描仪(通过发射激光构建建筑内部立体模型)和人工敲击结合,他们最终在预制板夹层中救出6名师生。
在临时医疗帐篷,护士小林的手写记录本密密麻麻:累计处理外伤患者421例,实施27台紧急手术,其中包含5台在余震中进行的剖腹产。最惊险的是11月20日,当6.1级余震袭来时,正在手术的昆明医科大李教授用身体护住患者,直到震波平息。
在距离震中8公里的腊戌村,救援队启用了北斗短报文系统(我国自主研发的卫星通信技术,可在无信号区域发送定位和文字信息)。该系统每15分钟自动回传队员位置,配合无人机测绘的0.5米精度三维地图,成功锁定17处被困点。
缅甸工程师昂敏在Facebook直播中感叹:"中国团队带来的余震预警小程序,让我的家人及时逃离了二次坍塌。"这款接入缅甸气象局数据的程序,12月1日准确预警了4.9级余震。
在彬乌伦寺庙救援现场,当三维扫描仪显示佛像下方有生命迹象时,所有挖掘机立即熄火。中缅队员用棉布包裹双手,耗时11小时徒手清理300立方碎石,最终救出78岁的住持吴温登。现场视频在缅甸Telenor平台播放量突破380万次。
"他们连佛龛上的经书都细心拂拭。“当地村民杜钦貌带着女儿,每天骑行12公里送来竹筒糯米饭。这些用芭蕉叶包裹的食物,被队员们称为"最珍贵的军粮”。
"消杀车操作就像开拖拉机,关键是控制药雾浓度。"中国防疫专家手把手培训的67名缅方人员,如今已能独立操作四台多功能消杀车。移交清单显示,除120台喷雾器外,还有中缅双语的《灾后防疫22问》,详细标注了霍乱等8类传染病的识别方法。
在曼德勒机场,记者注意到每位中国队员背包上都别着缅甸孩童赠送的茉莉花环。当被问及"国际救援最难的是什么",连续三次参与跨国救援的王磊摸着花环说:“2015年尼泊尔地震时,我们花半天解释生命探测仪原理;这次在缅甸,当地志愿者主动帮我们安抚家属——这就是文明的进步。”
来源:不会说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