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玉米生产国和出口国,其玉米带的天气直接决定全球定价权。4-5月播种期干旱→种植面积减少;7-8月授粉期高温→单产下降;9月收割期降雨→收割延迟。2012年美国大旱曾推高玉米价格60%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玉米生产国和出口国,其玉米带的天气直接决定全球定价权。4-5月播种期干旱→种植面积减少;7-8月授粉期高温→单产下降;9月收割期降雨→收割延迟。2012年美国大旱曾推高玉米价格60%
中国玉米产量占全球23%,但需求增长更快。东北主产区的春旱、华北夏秋的连阴雨,以及台风对南方港口的破坏,都可能引发短期价格脉冲。
2020年政策性库存清零后,国内玉米价格已与国际市场联动,进口依赖度升至15%。若小麦价格因俄乌战争飙升,饲料端可能转向玉米,推高需求。拜登政府新能源计划若上调乙醇掺混比例,将直接吞噬10%以上的玉米库存。
若特朗普式贸易战重启,中国可能转向巴西、乌克兰进口,但需注意巴西物流瓶颈(港口拥堵率已达35%)。俄罗斯乌克兰冲突若持续,黑海粮食走廊关闭将推高欧洲玉米价格20%以上。
中国若上调托市价格,将压缩进口利润窗口,反之则可能引发进口潮。传闻中的“玉米进口关税配额扩容”若落地,国际资本将提前炒作价差。
南美收获季压力+中国春节备货,价格承压(预计区间500-550美元/吨)。美国播种天气炒作+中国临储拍卖,波动加剧(关键阻力位600美元)。单产兑现期+拉尼娜现象,或冲击700美元大关。美国玉米优良率连续两周低于65%,叠加中国进口成本超2500元/吨。巴西二季玉米产量超预期(需关注1月CONAB报告),或触发短期回调。跨期正套(买09合约抛01合约),关注基差收敛机会。
来源:克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