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精准治疗中,EGFR突变患者的一线治疗获益始终是临床探索的重要内容。尽管以奥希替尼为代表的第三代EGFR-TKI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存预后,但耐药问题仍如“无形之茧”,限制着患者的长期生存希望。近年来,联合治疗策略的突破性进展,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埃万妥单抗加兰泽替尼双靶疗法,打破EGFR敏感突变NSCLC生存期上限。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精准治疗中,EGFR突变患者的一线治疗获益始终是临床探索的重要内容。尽管以奥希替尼为代表的第三代EGFR-TKI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存预后,但耐药问题仍如“无形之茧”,限制着患者的长期生存希望。近年来,联合治疗策略的突破性进展,为破局这一困境提供了全新方向。
近期,Ⅲ期MARIPOSA研究的最新总生存期(OS)数据重磅亮相2025年欧洲肺癌大会(ELCC),结果显示,埃万妥单抗联合兰泽替尼(Lazertinib)的中位OS突破4年大关,较奥希替尼单药显著延长超1年,死亡风险降低25%(HR 0.75;P[1],成功打破了EGFR敏感突变晚期NSCLC一线治疗的生存获益上限。值此契机,“医学界”特邀上海市东方医院周彩存教授解读MARIPOSA研究的最新结果,探讨该联合方案如何以“蝶变”之姿突破生存桎梏。OS获益显著,树立EGFR敏感
突变晚期NSCLC一线治疗新标准
Q、Ⅲ期MARIPOSA研究探索了埃万妥单抗+兰泽替尼相比奥希替尼一线治疗EGFR突变(Ex19del或L858R)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获益,并已报道积极研究结果。2025年ELCC大会进一步公布了最终OS数据,能否请您解读相关研究成果以及其临床意义,并谈谈对MARIPOSA研究未来的看法?
MARIPOSA研究是一项Ⅲ期、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旨在评估埃万妥单抗联合兰泽替尼与奥希替尼单药作为一线疗法在EGFR突变(19del/21L858R)晚期NSCL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主要终点为盲法独立中心审查(BICR)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关键次要终点是OS,其他次要终点包括客观缓解率(ORR)、持续缓解时间(DoR)和安全性。
图1. MARIPOSA研究设计
此前发表于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研究数据显示,MARIPOSA研究已达到主要终点,埃万妥单抗联合兰泽替尼方案显著延长了患者的PFS(HR 0.70;P[2]。基于此,埃万妥单抗联合兰泽替尼已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及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批准,用于EGFR敏感突变晚期NSCLC的一线治疗。本次ELCC披露的最终OS数据则为埃万妥单抗联合兰泽替尼方案增添了新证据:中位随访37.8个月,埃万妥单抗联合兰泽替尼组较奥希替尼组显著降低25%的死亡风险(HR 0.75;95% CI,0.61-0.92;P=0.003),两组中位OS分别为未达到(95% CI,42.9个月-未达到)和36.7个月(95% CI,33.4个月-41.0个月),埃万妥单抗联合兰泽替尼组的中位OS可超过4年,与奥希替尼组相比显著延长超1年。埃万妥单抗+兰泽替尼组的2年、3年和3.5年OS率分别为75%、60%以及56%,相较于奥希替尼组分别提升了5%、9%和12%,表明埃万妥单抗+兰泽替尼的OS获益可随时间推移呈持续扩大趋势。
图2. MARIPOSA研究OS生存曲线
亚洲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埃万妥单抗联合兰泽替尼组的死亡风险较奥希替尼单药组降低了25%(HR=0.75;95%CI,0.58-0.98),与全球总人群的获益趋势高度吻合,这一数据为亚洲EGFR突变NSCLC的一线治疗提供了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此外,颅内疗效也是该联合治疗方案的另一个亮点。根据OS分层分析结果,基线合并脑转移(BM)患者的OS获益较总人群更明显,在基线合并BM的患者中,埃万妥单抗联合兰泽替尼的死亡风险较奥希替尼单药组降低了33%(HR 0.67;95% CI,0.50-0.90)。
图3. OS分层分析结果
在安全性方面,埃万妥单抗联合兰泽替尼的不良事件(AE)多为1-2级,未观察到新的安全性信号,患者整体耐受性良好。
OS或将超过5年,有望改写中国EGFR敏感
突变晚期NSCLC的一线治疗实践
在晚期NSCLC的一线治疗中,由于肿瘤异质性导致的耐药克隆动态演变,使得短期疗效指标难以全面反映治疗对长期生存的影响。MARIPOSA研究中,埃万妥单抗联合兰泽替尼的全人群客观缓解率(ORR)为86%,与奥希替尼单药的85%相近,均接近当前靶向治疗的疗效上限。但两组持续缓解时间(DoR)的差异较大:联合组中位DoR达25.8个月,较奥希替尼组的16.8个月延长近10个月[2],这种DoR的延长提示,联合方案可能通过多靶点协同抑制或延缓耐药发生,为长期OS获益奠定基础。此外,本次更新的数据显示,埃万妥单抗联合兰泽替尼的颅内持续缓解时间(icDoR)为35.7个月,相较奥希替尼延长近6.1个月,凸显其强效的颅内穿透及持续控制能力,从而进一步助力患者OS获益。值得注意的是,埃万妥单抗作为EGFR/MET双特异性抗体,不仅通过阻断配体结合和受体降解直接抑制肿瘤信号通路,还可通过Fc段介导的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和抗体依赖性细胞吞噬(ADCP)作用,招募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浸润肿瘤微环境。这种免疫效应可能促进免疫记忆形成,从而产生“免疫拖尾效应”——即使治疗终止后,免疫系统仍可持续识别并清除残留肿瘤细胞,为长期无进展甚至潜在治愈提供可能。
周彩存教授表示:“MARIPOSA研究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临床研究,从生存曲线可知,埃万妥单抗联合兰泽替尼组的OS曲线最终呈现为一条直线,这意味着可能有更多患者OS将超过5年,实现长生存,我想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组数据。”总之,本次OS结果的公布,再次验证了埃万妥单抗联合兰泽替尼一线治疗EGFR敏感突变晚期NSCLC的实力,并有望改写中国EGFR敏感突变晚期NSCLC的一线治疗实践。
从EGFR敏感突变到EGFR非经典突变,
埃万妥单抗为患者开辟全新靶向治疗选择
除了在EGFR敏感突变NSCLC取得显著疗效,在EGFR非经典突变晚期NSCLC的治疗中,埃万妥单抗的联合治疗策略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埃万妥单抗联合兰泽替尼治疗EGFR非经典突变患者
Ⅰ期CHRYSALIS-2研究纳入了初治或接受过≤2线治疗的EGFR非经典突变NSCLC患者,包括G719X(54%)、L861Q(24%)、S768I(22%),旨在比较一线使用埃万妥单抗联合兰泽替尼与一线使用从匹配的真实世界EGFR非经典突变晚期NSCLC患者队列中医生选择的EGFR-TKI单药治疗的疗效,其最新数据也于本届ELCC披露。
最新结果显示,埃万妥单抗联合兰泽替尼和EGFR-TKI单药组的倾向评分加权分析的中位至治疗停止时间(TTD)分别为14个月和3.7个月,24个月TTD率为41%和10%;倾向评分加权分析的24个月OS率为77% vs 47%[3],与EGFR-TKI单药相比,埃万妥单抗联合兰泽替尼能为EGFR非经典突变(G719X、L861Q、S768I)晚期NSCLC患者带来更长生存获益。■埃万妥单抗联合化疗治疗EGFR ex20ins突变患者
PAPILLON研究是第一项针对EGFR ex20ins突变晚期NSCLC初治人群对照标准含铂双药化疗获得阳性结果的Ⅲ期临床研究。在亚洲亚组中,埃万妥单抗联合化疗组患者经研究者评估的中位PFS长达14.1个月,可使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69%[4]。基于PAPILLON研究的突破性成果,埃万妥单抗联合化疗用于一线治疗EGFR ex20ins晚期NSCLC成人患者的适应症已经在国内获批。总之,以埃万妥单抗为核心的联合策略已构建起覆盖更广EGFR突变谱系的治疗版图,从EGFR敏感突变NSCLC生存上限的突破,到EGFR非经典突变NSCLC靶向治疗的开拓,埃万妥单抗不断重塑着EGFR突变晚期NSCLC的治疗格局,推动着NSCLC精准治疗的不断前行。
专家简介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东方医院肿瘤科主任
同济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所所长
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候任主席
中国医促会胸部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非小细胞肺癌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非小细胞肺癌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肺癌分子靶向和免疫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分会常委
上海市抗癌协会副理事长
上海市医师协会肿瘤分会副会长
上海市医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
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