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的文字长什么样?秦始皇为什么要统一文字?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3 09:57 3

摘要:春秋时期,中原地区曾经存在过一百四十多个诸侯国,各国的独立性很强,他们有自己不同的理念,甚至因为观念的不同而展开兼并战争。但是,只有中国做到了分久必合,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在统一天下之后统一了文字,后来在汉武帝时期又统一了思想。在同一个文化认同之下

春秋时期,中原地区曾经存在过一百四十多个诸侯国,各国的独立性很强,他们有自己不同的理念,甚至因为观念的不同而展开兼并战争。但是,只有中国做到了分久必合,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在统一天下之后统一了文字,后来在汉武帝时期又统一了思想。在同一个文化认同之下,华夏文明兼容并包,充满活力。

那么,在秦统一之前,战国七雄的文字都长什么样呢,经过春秋和战国长达数百年的战乱纷争,七国之间的文字真的到了互相不认识的地步了吗?

秦对文字的统一

首先,在春秋早期及之前,华夏文明用的文字基本上是统一的,因为当时的书写及传播方式非常有限(其实到了汉朝乃至魏晋时期,读书都是被士大夫阶层垄断的),所以商朝的甲骨文、周朝的金文基本上都是使用的“规范字”,即便是偶尔出现异体字,也都不影响阅读和理解。

但是进入战国时代之后,各国的独立性更强了,除了在军事上互相联合或者敌对之外,在文化上也出现了巨大的分裂,汉朝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写到:

诸侯力政不统于往,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也就是说,在各个诸侯国开始称王之后,他们越来越不愿提及自己上头那个真正的王——周天子,为避免被周天子掣肘,他们开始发展自己的文化,从服装到语言文字,都在努力彰显个性。

战国七雄

现代古文字专家何琳仪先生将当时主要的诸侯国文字分成了五个派系,即齐系、燕系、晋系、楚系、秦系,其中赵魏韩三国同出于晋,而且三家分晋的时间不到两百年,所以他们之间的差距是最小的,被归为一系。在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五个派系中个别文字确实已经到了难以相认的地步了。

各国文字

在这五大派系中,比较正统的是周秦文字。首先,周王室肯定是继承了春秋乃至商朝的正统文化,而秦国则是因为周平王东迁时有功,而被封到了西周故地,所以秦国的文化也属于周朝的嫡系。

虽然各国之间文化上确实已经显现出分裂的苗头,但也不至于到了彼此之间无法辨识的程度。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有两个:

第一、各国之间交流频繁,比如当时的纵横家在各国之间游说,苏秦甚至佩五国相印,而秦国同样任命东方各国人出任要职。即便是彻底没有交流,两百年的分裂也不至于让文字语言出现根本上的变化。

第二、“雅言”也起到了维护文化统一的重要作用,像刚才所说,苏秦在五国之间游走,他除了得识字之外,还得会说当时的普通话,而“雅言”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对普通话的称呼,《论语》中说“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先秦时期石鼓文

总之,战国后期各国之间的文化已经出现了渐行渐远的端倪,幸亏在这个关键的转折期出现了秦的统一,从此之后,华夏文明的文化认同正式形成。

来源:急速篮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