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家男娃成绩差被父亲骂哭 我偷偷教他种菜 如今他年入百万感谢我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03 10:39 2

摘要:村口的大槐树下,老张头咂着烟袋锅子,对我说:“蘑菇,你那小菜园子真成了人才培养基地了?”

村口的大槐树下,老张头咂着烟袋锅子,对我说:“蘑菇,你那小菜园子真成了人才培养基地了?”

我知道他在打趣我。不过话说回来,小强确实从我这破院子里走了出去。十五年了,谁能想到当年那个被他爹打得满村跑、成绩倒数的男娃,如今开着两百多万的车回村里盖新房。

我叫李蘑菇,绰号。本名没人记得了,连我自己都习惯了。因为我年轻时就喜欢种蘑菇,后来搞了个小菜园子。整个榆树村就那么大点地方,谁不认识谁啊。

小强是我隔壁邻居家的孩子。他父亲叫王建国,常年在县城跑运输,一个月回来那么几天。每次回来,家里准能听见吵闹声。原因无非是那个:“成绩又倒数了?初中毕业想干嘛?跟我学开车?你有那个脑子吗?”

记得最清楚的是2008年那个夏天,蝉叫得震天响,我在院子里摆弄那几棵黄瓜秧子,听见隔壁又开始了。

“初二了还考倒数第三,我王建国怎么就生了你这么个玩意儿!”

接着是”啪”的一声,不用看我也知道,那是扫帚打在桌子上的声音。小强他爹最爱拿扫帚拍桌子,但从不打孩子,就是吓唬。

没一会儿,小强哭着跑出来了,那瘦小的身影一头扎进村后的杂草丛。我手上还拿着给黄瓜架搭支架的竹子,也不知道哪根筋不对,就跟了过去。

找了半天才在村后的小河边找到他。他蹲在那儿,用石头砸水面。一下,两下,水花溅起来,湿了他的裤脚也不管。

“小强,想不想吃黄瓜?”

他愣了一下,擦擦眼睛,看到是我才放松下来。

“李叔…不…不想。”

“那想不想自己种黄瓜?”

他眼睛亮了一下,又暗下去:“我爸说我什么都学不会。”

我记得那天穿的蓝色背心已经洗得泛白,后背全是汗。我蹲下来,和他一起往河里扔石头。“你爸说的对,学不会。不过,种菜不用学,看着就会。”

就这样,小强开始来我的菜园子玩。一开始他只是看,后来慢慢开始帮我干活。我发现这孩子手特别巧,插秧、搭架子、嫁接,一学就会。

有天下着小雨,他穿着那件褪色的黄T恤站在我家门口。我正在收拾种子,一抬头看见他站在雨里,忙喊他进来。

“李叔,我…我能不能…”

“想学种菜?”

他点点头,又摇摇头:“我想…我想学点能挣钱的。”

我记得那天我给他泡了杯茶,用的是我媳妇生前用的搪瓷杯,杯沿已经缺了一小块。他小心翼翼地捧着,好像那是什么宝贝似的。

“为啥想挣钱?”

“我爸说我读书没出息,以后只能靠力气吃饭。”他低着头,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我想证明给他看。”

我看着窗外的雨,心里突然有了主意。“那就从这个开始。”我拿出一个纸包,打开,里面是几粒黑乎乎的种子。

“这是什么?”

“香菇种。投入小,见效快。”

从那天起,小强开始学着种香菇。我把自家后院一个小棚子腾出来给他。那个夏天,他放学后就往我这跑,周末更是从早到晚都在。

他爸知道后,来找过我一次。那天他喝了酒,走路有点晃。“老李,听说我儿子整天在你这儿?”

“嗯,他挺喜欢种菜的。”

“种菜?就他那个不成器的样子,能种出什么来?别耽误他学习。”

我给他倒了碗水,笑着说:“建国,咱们这种人家的孩子,能有个手艺也是好的。”

他摇摇头,一口喝完水就走了。临走时还扔下一句:“随他去吧,反正书是念不成了。”

小强的第一批香菇长出来那天,他高兴得直跳。那是十几朵小小的蘑菇,棕色的伞盖像是刚刚破土的希望。

我教他怎么收,怎么存,还带他去县城的市场卖。第一次卖了27块钱,他高兴得不得了,把钱藏在他爸送的那个红色小钱包里,一整天都摸来摸去。

“李叔,我想再种多一点。”

于是我让出了更多地方给他。那年秋天,小强初三开学,他已经能自己管理一个小型的香菇棚了。虽然学习成绩还是不好,但他变得有精神了,连他爸都少骂他几句。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那年冬天。县城里来了个做食用菌生意的老板,不知怎么听说了咱们村有人种香菇,专程来看。那天我不在家,小强自己接待了那个老板。

等我回来,小强兴奋得语无伦次:“李叔!李叔!那个老板说我的香菇品相好,问能不能长期供货,还说…还说如果够量,他愿意高价收!”

我记得那天晚上,我们在我那破旧的厨房里算账。灯泡一闪一闪的,黄光打在小强的脸上,映出他眼里的光彩。那时他15岁,正是长个子的年纪,却瘦得像根竹竿。

“如果扩大规模,需要多少钱?”他认真地问。

我掰着手指头给他算,种料、菌棒、塑料布…“至少两千。”

他沉默了。两千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不是小数目,更何况是要给一个”不成器”的孩子做”没出息”的事。

第二天,小强没来我家。我有点担心,想去他家看看,走到半路却碰见他爸骑着摩托车出村。他爸看见我,停下来点了支烟。

“老李,那孩子昨晚跟我说了种蘑菇的事。”

我心里一紧:“他跟你要钱了?”

他猛吸一口烟,烟头亮了一下又暗下去。“嗯,要钱扩大规模。”

“你…”

“我没答应。”他把烟头弹飞,“我跟他说,想干就自己想办法,别指望家里。”

我那时真想揍他一顿。但转念一想,这或许也是一种锻炼。毕竟,生活从来不会轻易给人机会。

小强没放弃。他开始四处打零工攒钱。县城修路,他去搬砖;村里盖房,他去和灰;还帮着卖菜的老张头卸货…一分一分地攒。

有天放学后,我看见他在河边捡废品,塑料瓶、易拉罐,装了一大编织袋。他的校服满是灰,额头上一道擦伤,不知是摔的还是蹭的。

我走过去,想帮他拎袋子,被他躲开了。“我自己能行,李叔。”

“攒够钱了吗?”

“还差一千三。” 他停顿了一下,“李叔,我能不能…借你的地先用着?”

我拍拍他的肩:“我那院子,本来就是你的了。”

就这样,他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白天上学,晚上和周末在菌棚里忙活。我帮他接了电,省得他摸黑干活。有时半夜起来上厕所,还能看见他那小棚子里的灯光。

那年他的香菇卖了三千多。不多,但对一个初中生来说,已经是笔”巨款”。

他没考上高中,但也没像他爸说的那样去学开车。他选择了职业技术学校,学园艺。白天上课,晚上回来继续他的菌棚事业。一年后,他的业务扩大到了整个村后山坡。

第三年,小强成了村里的新闻人物。他不仅种香菇,还开始研究其他食用菌。木耳、平菇、金针菇…他的棚子从一个变成了五个。

他爸那时已经不再说他了,虽然也没表示什么,但我注意到他的摩托车常常停在小强的菌棚外,远远地看着儿子忙碌的背影。

有一次,我去小强的棚子送点农家肥,听见里面有说话声。

“爸,这排是新试的品种,长得慢,但价钱高。”

“嗯。”他爸的声音闷闷的。

“您要不要看看账本?我都记着呢。”

“不用,你自己的事自己管。”停顿了一下,“做得…不错。”

我没进去,悄悄退了出来。那一刻,我知道小强赢了,不是钱的多少,而是赢得了尊重。

2013年,小强租了县城边上的一块地,开了自己的食用菌种植基地。那时他爸已经不开车了,跟着儿子管理基地。村里人都笑着说:“王建国家那小子,出息了。”

我去过他的基地,现代化的大棚,自动喷淋系统,恒温控制,工人十几个。小强站在那里,高高瘦瘦的,脸上总是带着笑。那年他22岁,刚结束了他的职校进修班学业。

“李叔,这些都是因为你。”他总这么说。

我摆摆手:“是你自己争气。”

2018年夏天的一个傍晚,我正在院子里乘凉,小强开着车回来了。不是他平时那辆皮卡,而是一辆黑色的轿车,听村里懂行的说值二百多万。

他从车上下来,递给我一张名片。上面印着”绿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还有他的名字和”总经理”的头衔。

“李叔,我做大了。”他笑着说,“不光种植,还研发菌种,销到外省去了。”

我拿着名片,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想起十五年前那个在河边砸石头的小男孩,再看看眼前这个自信的年轻人,恍如隔世。

他在我家坐了一晚上,聊他的公司,他的计划,还有他刚刚买下的县城商品房。末了,他突然说:“李叔,我想在村里盖个房子。”

“回来住?”

“不是,”他摇摇头,“盖个培训基地,教村里想学的人种菌。免费的。”

第二年春节,小强的培训基地在村口落成了。那天全村人都去看热闹,连村长都来剪彩。建国穿着新衣服,站在儿子旁边,难得地挺直了腰板。

基地门口立了块石碑,上面刻着”授人以渔”四个大字。小强趁我不注意,偷偷在后面加了一行小字:“谨以此献给我的启蒙老师——李蘑菇”。

这不是我想要的,但看着小强坚持的样子,我也就由他去了。

如今,他的公司年收入过千万,带动了周边几个村的就业。他给我换了新房子,我没要,还住在那个老院子里,种着我的小菜园。

昨天,他又回来了,带着他刚上小学的儿子。那孩子长得虎头虎脑的,一点也不像当年的小强。

“爷爷,听说您教我爸爸种蘑菇?”小家伙蹦蹦跳跳地问我。

我笑着摸摸他的头:“爷爷只教了他种子怎么播,剩下都是你爸自己琢磨出来的。”

小强在旁边笑:“李叔教会了我最重要的东西——怎么找到自己的路。”

我看着院子里的黄瓜架,上面爬满了新绿的藤蔓。十五年了,这些植物年年枯萎,年年重生。就像人的命运,有时候只需要一个机会,一点点信任,就能改变轨迹。

那天傍晚,我们三个人坐在院子里吃西瓜。小强的手机不停地响,他的公司事多。但他就是不接,只是安静地陪着我,像当年我陪他一样。

太阳落山时,我问他:“现在想起来,你觉得那时候选择种菌而不是别的,对吗?”

他想了想,指着墙角那个早就不用的破旧菌棚说:“李叔,记得我第一次看到香菇长出来时的感觉吗?那种’我创造了什么’的感觉…我这辈子都忘不了。”

是啊,种子发芽的奇迹,或许比任何成功都更能打动人心。就像当年那个被骂哭的男孩,在泥土中找到了自己的根。

“李叔,”他突然认真起来,“谢谢你。”

我摆摆手:“谢啥?”

“谢谢你当年相信我能行。”

我笑了笑,不置可否。其实,当年我只是觉得,每个孩子都该有人相信他。就这么简单。

村口的大槐树还在,我和老张头还是常在那儿乘凉。看着小强的车远远开来,老张头还是会打趣我:“蘑菇,你那小菜园子,真成功啊。”

我点点头。心想,其实哪是什么菜园子的功劳,不过是一粒种子遇到了适合它的土壤罢了。

人这一辈子啊,或许就是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生长的地方。有人注定是大树,有人甘愿做小草。像小强这样的,根深了,自然就能长高。

夕阳下,我的影子被拉得老长。回头看看那个小菜园,心里突然有了新主意——明天,我要种点新的蔬菜了。

来源:白开水聊八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