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那个年代(145)—社员们的农具:犁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3 15:32 2

摘要:就如同士兵打仗要用枪弹、老师上课要用粉笔一样,农民搞农业生产,自然就离不开各式各样的农具。由于时代发展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每个年代的农具都具有很强的地域及时代特征。

文:郑学良

就如同士兵打仗要用枪弹、老师上课要用粉笔一样,农民搞农业生产,自然就离不开各式各样的农具。由于时代发展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每个年代的农具都具有很强的地域及时代特征。

在大集体化时代,农业还基本沿袭传统的作业方式,自然,那年代,农民社员及家庭所使用的农具也传统而原始,在名目繁多的农具中,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农具,如果要排座次的话,“犁”应该当仁不让排C位。

人们把传统农业生产称之为“农耕”,农耕,狭义或者原意就是指以牛马等牲口为役使,牵拉犁铧翻地耕种的过程。传统社会中,不管是耕牛还是犁,在农业生产社会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

中国古代统治者都有“劝课农桑”的传统,例如离我们最近的封建王朝清朝,每逢农历二月二,举行春耕节,皇帝要御驾亲耕,役牛扶犁进行耕田,既是躬耕也是祭祀,传统农业,犁是五谷丰登、丰衣足食的前提保障。

犁,就是耕田翻地农具,主要可分为两大部分,一大部分是犁把(柄),由粗壮的木头构成,呈弧形,主要是连接固定犁铧、犁壁等部件,便于掌握方向、深度等,另一大部分是犁铧,由铁器打造,锋利坚硬,镶嵌在犁架底部前端,便于破土深耕。犁架由木匠制作,铁铧直接去供销社或者铁匠辅买,组装也由生产队里的木匠完成。小编家乡有句俚语:除了王木匠,就没人装犁了?寓意跟“离了张屠夫不吃无毛猪”一样。

大集体时代,是以农村生产队为单位,社员们统一集体生产与劳作,但是呢,就其所使用的农具来说,也有集体和个人所有之分,像扁担、锄头、畚箕等普遍使用的农具,都是由社员自己购买、使用和保管,但像犁耙、风车、水车等大件、特定用途的农具,则由生产队集体统一购置保管,属于集体重要生产资料,所以,犁,平时或农闲就存放在生产队仓库里,由保管员保管,农耕时,就由社员领出来使用。

有了犁,就须配备掌犁的人。犁田耕地跟一般的挖土、锄草、挑粪等劳动不同,后者几乎是纯气力活,肯出力就行,不需要太多技能,而犁田耕地,除了要使力之外,还要会役使牲口、掌握耕作技术等,相对来说,犁田耙地,也是一份技术活。

在生产队集体,犁田手都是精挑细选的社员,不是每一个社员都会派去当犁田手。至少有这么几个条件,一是身体壮实,病怏怏、弱不禁风的排除,所以,那时很少见有女人们犁田;二是脾气秉性和顺,因为犁田,主要就是人和牛的配合,要合理使唤牲口,如是犟脾气的人,为赶进度或其它,有时会使劲鞭打驱赶耕牛,饲养员会心疼、有意见;三是老实忠厚,有人说,集体劳动是吃大锅饭,出工不出力,要靠生产队队长管着、盯着,犁田耕地,一人一牛一丘田,是独立劳动,完全靠人的自觉和积极性,要求忠厚、肯干、不计得失。

在生产队集体,能够选上当犁田手,通常是年纪稍长、忠厚勤劳的壮劳力,那时社员们每年都要评工分,底分10分最高,要评上10分底的话,基本的要求是要会犁田耙地,可见犁田手含金量。会犁田的人,在生产队算得上劳动能手,可称为老把式。

生产队集体,只有少数几个人会使犁、能使犁,有的社员一辈子没摸过犁呢。正因如此,生产队解散、分田到户后,会使犁耙的人成了香钵钵,农户家责任田要翻耕时,都要把集体时的犁手请来帮忙犁田,好吃好喝招待。再过几年,一些农民看到商机,专门喂养耕牛帮人犁田耕地,当然也实行了有偿收费,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关于犁田的画面,烟雨朦胧中,社员手牵着牛,肩扛着犁,来到田间地头,一下田,挽起裤脚,套上牛轭,右手掌犁、左手执鞭牵牛绳,将犁头插入土壤,一声吆喝,扬起鞭子,耕牛拉起犁,耕出一行行沟垄,翻转起一片片土壤,实现了农耕时代人、牛、犁、地的有机和谐。

传统农耕中的耕田犁地农具,除了犁之外,还有配套的耙和耖,犁起翻地松土作用,耙和耖,就是后续的碎土、平整作用,经过犁、耙和耖,就可以播种和栽种庄稼了。

自农业机械化机具大规模推广以来,传统的犁和犁耕方式渐行渐远,只是在一些偏远山区,出于怀旧,或者规模应用现代农机具不易,个别还在应用和传承着传统的犁耕,当然,继续使用这些老式犁的人,基本上都是七八十岁的老农了。

来源:学良议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