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时候,家就是那三间土坯房,被层层叠叠的农田温柔环抱。父亲,是那片土地毋庸置疑的主宰者。晨曦微露,他便迎着朝雾走向田间,肩头扛着的农具,在岁月的磨砺下,闪耀着温润的光,如同他对土地深沉的爱,质朴且坚韧。父亲的身影总是与那片广袤的土地紧密相连。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
城市的霓虹闪烁,车水马龙如潮水般日夜奔腾,我置身其中,却常常在喧嚣的间隙,思绪飘回到遥远故乡的那片土地,以及在土地上默默耕耘了一生的父亲。
小时候,家就是那三间土坯房,被层层叠叠的农田温柔环抱。父亲,是那片土地毋庸置疑的主宰者。晨曦微露,他便迎着朝雾走向田间,肩头扛着的农具,在岁月的磨砺下,闪耀着温润的光,如同他对土地深沉的爱,质朴且坚韧。父亲的身影总是与那片广袤的土地紧密相连。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种地人,一生都在与泥土、种子和庄稼打着交道,用粗糙的双手在大地上书写着我们一家人的生活篇章。
春寒料峭之际,当第一缕春风还带着丝丝凉意,父亲便已经开始忙碌起来。他早早地起身,扛着那把磨得发亮的锄头,晃醒睡得“四仰八叉”的我,推着架子车走向田间。田野里还残留着冬日的荒芜,冻土硬邦邦的,可父亲嘴里不停念叨“今年地肥得很,有个好收成了”。他一下一下有力地挥动着锄头,翻松土地,像是在唤醒沉睡的大地。每一块土坷垃在他的敲打下,都渐渐变 得细碎,为即将播下的种子准备好温暖的 “床铺”。我跟在父亲身后,有时帮着捡捡石块,看着他额头上渗出的汗珠,在晨光的映照下闪烁,心中满是敬意。
春种之时,父亲更是小心翼翼。他宛如一位虔诚的艺术家,用那双布满老茧的手,仔细地将种子一颗颗放入挖好的土坑,再轻轻覆上土,眼神中透着专注与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秋收时的累累硕果。我学着他的样子,懵懂地抓一把种子丢向笔直的沟壑,却总是撒的歪歪斜斜。父亲从不呵斥,还是宠爱的话“你这崽娃子,慢些来嘛”。那些种子,承载着他对生活的全部希望,是他给予一家人未来保障的 “珍宝”。父亲日夜守望着田地,小苗初露,浇地的人变多,他便凌晨拿着手电筒钻进他的“青纱帐”,忙碌整晚回来,猛猛灌一口凉水,挺拔的背影,写满了对生活的不屈。
夏日炎炎,庄稼在阳光的炙烤下茁壮成长,父亲却没有半分松懈。他头戴一顶破旧的草帽,穿梭在一人多高的玉米地或是绿油油的稻田里。除草、施肥、驱虫,每一项工作都做得一丝不苟。我在田边给他送水,望着他被烈日烤得黝黑的面庞,心中满是不舍,有时劝他歇一歇,他总是笑着说:“这庄稼可不等人,现在辛苦点,秋天才有好收成。” 他弯着腰,仔细地分辨着杂草与庄稼,手指熟练地拔掉那些捣乱的家伙,脚下的土地被他踩得实实的,那是他辛勤劳作的足迹。
秋天,无疑是父亲最期盼的季节。金黄的麦浪在田野里翻滚,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枝头,父亲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他手持镰刀,大步走进田间,收割的动作娴熟而有力,一捆捆庄稼整齐地躺在地上,像是在向他致敬。看着满仓的粮食,父亲眼中的疲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对生活满满的感恩。这些粮食,不仅填饱了我们的肚子,还卖了钱供我读书、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
即便到了寒冬,土地暂时休养生息,父亲也依然心系着它。他会在闲暇时围着田埂踱步,盘算着来年的种植计划,或是修补一下被风雪损坏的农具。他对土地的热爱,从未因季节的变换而冷却。
如今,我已长大成人,离开了家乡,踏上了属于自己的征程。但每次回望,总能看到父亲在那片土地上辛勤劳作的身影,他用一生诠释了一个种地人的坚守与执着。那片土地,养育了我们一家,也承载着父亲无尽的爱与希望,成为我心中永远温暖而坚实的存在。
来源:小王爱写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