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解民忧!长顺县综治中心“全链条”服务护稳定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3 17:26 2

摘要:进一扇门,解万般事。为了让人民群众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近年来,长顺县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法,逐步实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调处、早化解,将“群众心头事”一一落实,为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不懈努力。

“这么快就拿到赔偿,幸亏有你们!我的生活又有着落了。”

“要是没你们帮忙,我这闹心的事儿还不知道要跑多久了,真是太感谢了!”

……

一句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群众的心声,也展现出了长顺县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的显著成效。

进一扇门,解万般事。为了让人民群众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近年来,长顺县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法,逐步实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调处、早化解,将“群众心头事”一一落实,为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不懈努力。

2024年,全县通过预警机制提前化解潜在纠纷3800余起,县信访量同比下降18.8%,诉讼案件增速明显减慢,实现命案零发案目标。

从“多头跑”到“一站结”,家门口的烦心事有了“终点站”

走进长顺县综治中心群众接待厅,宽敞明亮的大厅、规范统一的办事窗口便映入眼帘。“群众接待大厅设置有综合接待、劳动争议仲裁、法律服务、心理咨询、诉调对接、司法确认等窗口,各窗口细化任务要求,有序运行,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办理服务。”长顺县综治中心主任胡润介绍。

“多头跑”?“烦心事”?农民工老陈在劳动争议仲裁窗口的经历让他感受到了“一站式”的便捷。此前,老陈在工地务工被拖欠工资3万余元,多次讨要未果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走进综治中心。窗口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立即启动联调机制,联合劳动监察大队、行业主管部门与施工方协商,仅用3天便促成双方达成支付协议。

“没想到不用打官司,调解员就帮我要回了工钱!”农民工老陈握着调解协议书感慨不已,眼中满是感激。

如何调动各方资源?2022年,长顺县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引领,整合政法、法院、信访、人社、司法、妇联等6个部门资源,打造集矛盾调处、法律咨询、信访接待、心理疏导等功能于一体的县级综治中心,打破了以往群众办事多头跑、重复跑的困境,真正实现了“只进一扇门,办理所有事”。

此外,中心推行“首问负责制”和“即接即办”机制,对简单纠纷当场调解,复杂案件分流至专业团队限时办结。近年来,中心已受理处置各类矛盾纠纷1950余件,调解成功率超98%,群众满意度达100%。

“静心调解室”成金字招牌,退休法官化身“解纷专家”

走进长顺县综治中心的“静心调解室”,温馨和谐的布置让人瞬间放松,墙上醒目的调解标语,传递着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坚定信念。这间工作室由退休法官董静、曾兴荣领衔,自成立以来,静心调解室凭借专业、耐心与热忱,无偿为居民调解各类矛盾纠纷,截至目前,成功调解纠纷900余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8400余万元,已然成为长顺县化解社会矛盾的一块“金字招牌”。

“物业费纠纷看似简单,实则是业主与物业公司长期积怨的爆发点。”曾兴荣回忆,2024年他们受理的130起物业纠纷中,某小区业主因对绿化、停车等问题不满拒缴费用长达3年。调解团队采取“背靠背调解+线上群聊”模式,通过“听、劝、调、攻、督”的“五字诀”,一边向业主解读《物业管理条例》,释明拒缴物业费的后果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一边督促物业公司针对存问题进行全面整改,提升服务质量,最终促成该小区12名业主与物业矛盾全面清零。董静展示着手机里上百个“一案一群”微信群感慨:“指尖调解让群众少跑腿,更让矛盾化解在萌芽。”

这对“金牌搭档”的默契配合堪称教科书:曾兴荣从法律角度精准定性矛盾,董静则以“拉家常”方式钝化冲突。面对一起因恋爱分手引发的6万元借贷纠纷,男方手握转账记录却无借条,女方坚称是赠与。二人分头行动,曾兴荣向女方释明《民法典》关于赠与的认定条件,董静则引导男方换位思考,最终女方同意返还4万元,双方握手言和。

凭借出色的工作成绩,2023年,静心调解室被评为“贵州省人民调解组织先进集体”;如今的静心调解室,不仅是群众“说理儿”的地方,更是长顺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

联动攻坚破难题,部门“大合唱”取代“独角戏”

“既要保障工程进度,又要维护居民权益。”在长寨街道某小区,施工噪音问题困扰居民半年之久。综治中心启动“吹哨报到”机制,组织环保、住建等部门现场办公,推动施工方调整作业时间、加装隔音屏,建立居民沟通机制,终于化解了这场“揪心事”。

这种“部门联动、联调联处”模式,正是长顺破解复杂矛盾的“密钥”。中心建立“吹哨报到”制度,对跨部门、跨领域纠纷实行“1+N”会商机制。2024年处理的农民工欠薪系列案中,综治中心统筹人社、公安、住建、国资公司、教育、信访、工会等部门成立农民工工资专班,为210名农民工追回工资32.0余万元,同时将4件拒不支付民工工资案件移交公安机关,涉及民工148人,涉案资金约为350万元。

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也在持续夯实。全县7个镇(乡、街道)综治中心按“4+X”(“4”即群众接待、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指挥调度、信息研判等功能区,“X”即结合实际设立综合接待窗口、法律服务窗口等)建设,在村(社区)综治中心,按照综治中心办公室、综合调解室、“雪亮工程”视频监控调度室、综合接待窗口“三室一窗口”标准建设,配备专兼职调解员116名、法律顾问95人。摆所镇村民因宅基地界限争执十余年,村调解员联合驻村律师、乡贤寨老实地测量,对照土地确权证书厘清权属,促成双方互让0.5米巷道,写下“六尺巷”新篇。

法治春风润民心,从“末端化解”到“源头治理”

调解不是终点,预防才是根本。在广顺镇来远村,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夜校”正在进行。村里的“法律明白人”何应伟用当地方言讲解着《民法典》中关于相邻权的规定,台下村民听得津津有味。

“以前不懂法,为了一垄地能打半年架。现在知道了,有问题先翻法律条文。”村民老张笑着说。这样的场景在长顺已成常态,全县培育的1000余“法律明白人”活跃在村寨社区,用群众语言传播法治声音。

创新普法形式是长顺的一大特色。县司法局组建的“法治文艺宣传队”,将法律知识编成布依族山歌,唱进群众心里;县法院开展“庭审进校园”活动,将巡回庭审“开”进校园,让学生“零距离”感受法律威严。

“预防纠纷,关键要让法治成为群众的思维方式。”长顺县综治中心主任胡润介绍,通过建立矛盾纠纷预警机制,网格员定期排查上报苗头性问题,法律顾问及时介入疏导,实现了从被动调处向主动预防的转变。

近年来,长顺县综治中心已经成为一揽子解决矛盾纠纷调处、信访事项办理等群众服务综合体,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处置在萌芽状态。未来,长顺县综治中心将持续围绕群众的“急难愁盼”,推动治理举措落地生根,让长顺的社会环境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节节攀升。

来源:平安黔南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