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三月怕初六”,今日三月初六,到底怕什么?看农谚咋说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3 17:29 2

摘要:不过,在咱们有些地方,流传着一句老话,叫做“三月怕初六”。那么,这普普通通的一天,到底有啥好怕的呢?我来为你解答: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都是农历的三月初六了,明天就开始清明小长假了。

不过,在咱们有些地方,流传着一句老话,叫做“三月怕初六”。那么,这普普通通的一天,到底有啥好怕的呢?我来为你解答:

为啥说今天不一般呢?这里头可有不少说道:

① 三月初六是“虎日”

按照干支纪年的说法,今天是乙巳年己卯月壬寅日。在十二地支里,“寅”对应的生肖就是老虎,所以,民间也把逢“寅”的日子称为“虎日”

古人观察发现,这“虎日”往往跟“风”和“雷”有点关系,天气容易突然变化。

《易经》里也提到:

“寅为木,主生发”,

意思是说这一天天地间的阳气是很旺盛的,正是万物生长的劲头。但凡事有利有弊,如果这时候气候不平衡,比如刮起了不该刮的风,或者冷得不正常,反而容易引发一些极端天气,这对刚刚开始的春耕生产可不是啥好事。

② 清明前一天

明天就是清明节了。今天这个三月初六,正好卡在清明节气交替的前一天,算是一个气候上的“临界点”

清明节气,顾名思义,是“气清景明,万物皆显”的时候,天气本该越来越暖和。

但熟悉天气的朋友都知道,每到节气转换前后,天气忽冷忽热。所以,清明前后这段时间,特别容易出现“倒春寒”,或者是短时强降雨、雷雨大风这种“强对流天气”

农谚里常说:“清明前后冷十天”,这话可不是空穴来风。如果今天三月初六这天气就反常,比如突然变得特别冷或者刮大风,那可能就预示着接下来半个月的天气都不太稳定,这对刚种下或者正准备开花的农作物来说,可是个不小的威胁。

③ 初六逢“六”有讲究

再来说说这个数字“六”。在咱们中国传统文化里,“六”这个数字挺有意思。一方面,咱们都喜欢说“六六大顺”,觉得它是个吉祥数。

但在《周易》里,“六”代表的是老阴,是阴数达到了极点。古人讲究“物极必反”,觉得到了极点就可能要向相反的方向转化了。

所以,民间也有种说法,认为三月初六这一天如果天气反常,可能预示着全年的气候都容易走极端,好坏都可能很突出。

就像老话说的:“六日变脸,半年难安”,意思是这天的天气变化,可能会影响未来很长一段时间。

第一怕:怕“倒春寒”

农谚说:“初六冻秧头,秋后粮仓愁”

意思就是如果三月初六这天突然降温,把刚种下去或者刚发芽的秧苗给冻坏了(冻秧头),那到了秋天收成肯定要受影响,粮仓可能就装不满了,能不发愁吗?

农谚又说:“清明前遇寒,棉衣再穿三”

这句是说,要是清明节前这几天天气突然变冷,那这股冷空气可能势力挺强,预示着“倒春寒”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大家刚脱下的厚棉衣可能还得再穿上几天。

为啥怕倒春寒? 这时候气温突然降低,对很多农作物都是致命打击。比如小麦正在拔节,油菜正在结荚,各种果树也正准备开花或者刚刚开花,要是遇到霜冻,轻则减产,重则可能“花而不实”,甚至颗粒无收。

第二怕:怕大风

“初六虎日刮干风,麦田干成一张弓”

前面说了今天是“虎日”,容易有风。如果这天刮的是又干又热的西南风(干风),那地里的水分蒸发得特别快,尤其是对于需要湿润环境的小麦来说,麦田可能会干得像拉开的弓一样硬邦邦的,春旱的风险就大大增加了。

“风打六日头,农夫愁白头”

这句是说,如果三月初六这天刮大风,那影响就多了。大风可能会把果树的花粉吹跑,影响授粉;可能把刚铺好的地膜掀翻;甚至直接吹伤幼苗。

古代农业著作《齐民要术》里就有记载,说

“春分后遇寅日风,主夏旱”,

意思就是春分后的“虎日”如果刮风,预示着夏天可能会干旱。这跟咱们今天说的“虎日”怕刮干风的道理,不谋而合。

第三怕:怕不下雨

“三月初六晒破皮,三月无雨地开裂”

这话有点夸张,但意思很明确:如果三月初六这天是大晴天,太阳火辣辣的,那么很可能预示着整个农历三月雨水都会很少,土地干得都裂开缝了。

农谚说:“六日无雨,插秧无米”

对于种水稻的地区来说,这句话尤其重要。三月初正是准备或者开始插秧的时候,如果今天不下雨,并且预示着后面也干旱,那水田里没有足够的水,秧苗就没法插,或者插下去也活不了,自然也就谈不上秋后的收成了。

清明节前后,正是春播的关键期,“春雨贵如油”!需要充足的“清明水”来保证水稻等作物的顺利发芽生长。如果这个关键点上缺水,影响可就大了。

当然了,农谚俗语是古人经验的总结,有它的道理,但也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局限性。咱们现在有了更科学的天气预报,具体的天气情况,还是要以气象台发布的信息为准。

不过,了解这些老话和农谚,不仅能让我们增长见闻,也能体会到古人“靠天吃饭”的不易和他们顺应自然的智慧。明天就是清明节了,希望风调雨顺,大家都能过个好节,也祝愿今年的农业有个好收成!

来源:看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