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资料来源:[1]吴亮,赵红心.艾滋病相关机会性感染的诊疗进展[J].中国艾滋病性病,2022,28(05):608-616.[2]肖钢.艾滋病死亡原因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19):240.[3]万绍平,王桂英,郑世凡.艾滋病知识与行为分
资料来源:
[1]吴亮,赵红心.艾滋病相关机会性感染的诊疗进展[J].中国艾滋病性病,2022,28(05):608-616.
[2]肖钢.艾滋病死亡原因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19):240.
[3]万绍平,王桂英,郑世凡.艾滋病知识与行为分离的原因与应对措施[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11(03):123-125.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HIV会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大量破坏免疫细胞,使人体免疫功能逐渐丧失,从而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其传播途径主要有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等。感染艾滋病后,可能经历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目前虽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在四川成都,57岁的赵德柱大叔每日穿梭于工厂的货物堆间。长期的体力劳动,让他的皮肤晒得黝黑,一道道皱纹出现在面庞。57岁的年纪找到一份工作已是件不容易的事,赵大叔非常珍惜这次工作的机会,所以赵大叔常与工友们打成一片。由于工地并不提供宿舍,本着节约的原则,赵大叔选择了合租。
赵大叔接连几天下班之后就在工地附近转悠,好在他的运气还不错,在第三天的时候,就遇见了同样来工地上班的老李正在找室友,老李的年纪比赵大叔小不了几岁,穿着却看着像是40出头的样子,赵大叔看老李穿着光鲜亮丽,觉得他肯定是一个讲究、爱干净的人,看到房子也如同他想象的那样收拾的干干净净的,于是两人一拍即合,赵大叔立刻决定搬来和老李一起住。
两人搬在一起后相处的也非常融洽,由于上班的地方在一起,两人便经常一起去上班。但时间一长,赵大叔便发现老李经常在天黑的时候偷偷地溜出去,直到半夜才回来,甚至有时候不上班,一天都见不到老李的人影。赵大叔有好几次想要问问他干嘛去了,但由于刚住在一起没多久,本着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便也没有好开口。可全然没想到这却是噩耗的开端。
2017年7月21日,赵大叔如往常一样,在工厂的货仓里忙碌地搬运货物。突然,一阵强烈的乏力感袭来,原本轻松扛起的箱子,此刻仿佛有千斤重,每迈出一步,都让他气喘吁吁。额头的冷汗也不经意间冒出来。他不得不停下手中的工作,靠在墙边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起初他以为是最近天气热起来了,加上连日来的工作劳累引起的,稍微休息一会儿就会恢复,并未将这异常放在心上。
艾滋病的发病是一个复杂且隐匿的过程。急性期通常在感染后2-4周出现,此时患者会出现发热、咽痛、盗汗、呕吐、腹泻等症状,免疫系统的防线在病毒的攻击下摇摇欲坠。随后,患者进入看似平静的无症状期,这一阶段可长达数年。在这期间,表面上患者与常人无异,依旧可以正常工作、生活,但病毒却在身体的深处作祟。随着免疫系统被严重削弱,艾滋病期悄然来临,各种严重的感染和肿瘤出现,将患者的身体拖垮。
可一周后,乏力感不仅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缓解,反而愈发严重。如今,连上下楼梯这样的日常小事,对他来说都成了艰巨的挑战,每走一步都需要耗费巨大的力气。日常工作更是受到严重影响,原本动作麻利的他,变得迟缓拖沓,时常遭到工友的催促和质疑,这让赵大叔的心中充满了无奈和困惑。
直到到了8月19日,赵大叔在喝水时,不小心呛了一下,一阵咳嗽声应声而来,本以为咳两声就缓解了,可这一咳就连着好几天。起初,只是偶尔的干咳,赵大叔并未在意,以为是年纪大了难免会有些小毛病。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咳嗽却越来越严重了,到了晚上,常常被一阵接一阵的咳嗽惊醒。剧烈的咳嗽让他无法集中精力,引得工友们纷纷侧目,投来异样的目光,这让赵大叔感到十分尴尬和不安。
8月27日,被咳嗽折磨得苦不堪言的赵大叔,终于来到附近的药店。他眉头紧皱,向店员详细描述了自己的症状,言语中满是疲惫和焦虑。店员听完后,为他拿了止咳和缓解乏力的药物。服药几天后,神奇的是,咳嗽和乏力症状果然有所减轻,赵大叔暗自庆幸,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以为身体已无大碍,生活又将恢复往日的平静。
然而,10月11日,不好的事情发生了,赵大叔像往常一样在搬重物,就在他拼尽全力抬起箱子的瞬间,一阵剧烈的咳嗽突然袭来,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扼住他的喉咙。紧接着,一股腥热的液体涌上喉头,他惊恐地发现,咳出的竟是带着红红的血丝。他的眼神瞬间凝固,赶紧用纸巾捂住口鼻,心中充满了恐惧。他决定去医院做个全面检查。
10月24日,赵大叔来到医院,在导医的指引下,找到了呼吸内科的诊室。医生详细询问了他的症状、发病时间以及日常生活习惯。听完赵大叔的描述后,医生神情变得严肃起来,随即安排他做血常规、HIV抗体筛查、CD4+T淋巴细胞计数等检查。几天后,检查结果出来了,血常规显示白细胞数量异常,HIV抗体筛查呈阳性,CD4+T淋巴细胞计数远低于正常范围,医生根据检查报告,最终诊断为艾滋病。
医生建议赵大叔去疾控中心进行复查,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赵大叔来到疾控中心。几天后,复查结果依旧是艾滋病阳性。得知结果的那一刻,赵大叔脑袋“嗡”的一声,整个人瘫坐在椅子上,眼神空洞,大脑一片空白。他急切的问医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不是说艾滋病主要是通过性传播吗,可我根本就没有发生过任何输血、高危性行为,怎么会好端端的突然染上这个脏病呢,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医生也满是疑惑,看着赵大叔,关切地询问:“您回忆一下,有没有过可能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为?比如不安全性行为,共用注射器……任何细节都别遗漏。”赵大叔皱着眉头,眼神中透露出痛苦与迷茫,努力地在记忆中搜寻。突然,他的眼神一紧,想起半年前,在一次工友组织的聚会上,自己的室友曾与一名行为举止有些异常的女子有过亲密关系,难道是这位室友传染给的吗?
“我就和他有过一次接触,没做什么特别的事,怎么就会得这病呢?”赵大叔满心委屈,眼眶泛红,声音带着一丝哽咽,向医生倾诉着。“我一直觉得自己生活规律,小心谨慎,怎么也想不到会摊上这种事。”他的脸上写满了不甘与困惑。而医生却在瞥到合照的一瞬间,忽然灵光一闪,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于是详细询问他与老李的相处细节,最后果然找出了问题所在。
随后,医生摇头叹息,非常遗憾惋惜地道:“虽然和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甚至礼节性接吻都不会感染艾滋病,但像你一样,很多无性生活史却同样感染了艾滋的患者却忽略了这个关键的生活细节,临床上许多患者也都是在这点上栽了跟头,而这个细节远比性传播来得更直接……”
一、共用剃须刀——血液传播的高风险行为
艾滋病可以通过血液传播,而许多人低估了日常生活中共用尖锐物品的风险。例如,长期与他人共用生锈的美容针挑脚茧而感染HIV。即使微小的皮肤破损(如脚茧裂口、刮胡子时的划痕),如果共用未经消毒的剃须刀、修脚刀、纹身针或穿耳器,病毒就可能通过血液进入体内。许多人误以为“用火简单烧一下就能消毒”,但实际上,普通火焰无法彻底灭活HIV病毒,必须使用专业高温高压灭菌或一次性器械。因此,个人护理工具应专人专用,纹身、穿孔等操作必须确保器械严格消毒或使用一次性用品,避免因疏忽导致感染。
二、共用牙刷——口腔黏膜破损的潜在风险
许多人认为“接吻不会传播艾滋病”,但若双方口腔有溃疡、牙龈出血或伤口,深吻(湿吻)仍存在理论上的传播可能。虽然唾液中的HIV病毒含量极低,不足以造成感染,但如果口腔有明显出血,病毒可能通过破损的黏膜进入血液。此外,共用牙刷也存在风险,因为牙刷可能残留微量血液,若牙龈出血,病毒可能通过共用牙刷传播。不过,普通社交亲吻(如贴面吻)或共用餐具、水杯不会传染,因为病毒无法在体外存活,且日常接触不会造成血液交换。因此,建议避免共用牙刷,保持口腔健康,若口腔有伤口,应避免深吻,以降低潜在风险。
三、共用毛巾、马桶、泳池
不少人误以为与HIV感染者共用毛巾、马桶或泳池会被传染,甚至不敢与其握手或共处一室。实际上,HIV病毒在体外存活能力极弱,日常接触(如共用毛巾、马桶、泳池、餐具)不会传播。病毒主要通过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和母乳传播,而汗液、唾液、泪液等体液中病毒含量极低,不具备传染性。因此,与HIV感染者正常社交(如握手、拥抱、共餐、同住)是安全的,无需过度恐慌。真正的传播途径包括无保护性行为、共用注射器、不规范输血或母婴传播等。科学认知艾滋病的传播方式,既能有效预防感染,也能减少对感染者的歧视,促进社会正确看待这一疾病。
(注:《回顾,四川57岁大叔确诊艾滋病,查明原因,医生:忽略了一个细节》人名均为化名,部分图片为网图;文章禁止转载、抄袭)
来源:严医生科普健康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