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最多还能“卷”三年?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4 03:09 2

摘要:事情的起因要从2022年说起。当时,欧盟就开始酝酿这项《禁止强迫劳动法案》,但碍于各种利益纠葛,一直没有正式落地。直到2025年2月,欧盟议会以555票赞成、6票反对、45票弃权的结果,正式通过了这项法案。

欧盟是不是管得太宽了

据报道,最近 欧盟正式通过了《禁止强迫劳动法案》。

事情的起因要从2022年说起。当时,欧盟就开始酝酿这项《禁止强迫劳动法案》,但碍于各种利益纠葛,一直没有正式落地。直到2025年2月,欧盟议会以555票赞成、6票反对、45票弃权的结果,正式通过了这项法案。

不过,给了三年的过渡期,具体安排是这样的:

1、2025 年 12 月 14 日前,欧盟各成员国需指定执行机构。

2、2026 年 6 月 14 日前,欧盟将发布实施细则以及高风险产品 / 地区数据库。

3、2026 年 12 月 14 日前,各国需制定针对违规行为的处罚措施。

到了2027 年 12 月 14 日,法案将全面实施。

这项法案到底是干什么的

欧盟规定,如果企业一旦强迫员工劳动,那么将禁止进口该产品到欧盟。换句话说,所有使用强迫劳动生产的产品或在欧盟市场上销售或从欧盟出口的产品。

注意,该法案非常严苛,比如你出口一个空调,哪怕空调里有一个零件强迫员工劳动也不行,会导致整台空调被欧盟拒绝入关。

新立法将涵盖所有行业领域。

欧盟是怎么定义“强迫员工劳动”的呢?通常是指违背劳动者意愿,利用各种手段逼迫劳动,包括强迫儿童劳动。字面上看,这个定义限定的范围很窄。

但让我们担心的是,在实际操作中,这个定义的范围可大可小,完全可以作为贸易保护的一个有力武器。因此,你甚至可以理解,这是打着人权的旗号赤裸裸建立另一种贸易壁垒。给竞争对手下套这种游戏,欧美人向来玩得六。对此,出口企业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有人可能质疑该法案的实施难度,因为毕竟出口商“可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其实,大可不必多虑,据说,欧盟的办法之一就是接受举报。比如,如果你想举报涉及强迫劳动的企业或商品,可以访问欧盟委员会的相关投诉页面,或者联系欧盟负责劳动权利和贸易监管的机构,例如欧洲劳动局(European Labour Authority, ELA) 。

对出口企业或影响深远

有人解释说,一旦该方案全面实施,那么,只要企业生产的产品还想出口到欧盟,就必须严格落实员工每周工作时间了。目前欧盟规定的每周工作时间是48小时。

由于该方案正好赶上了我们这边掀起反对内卷的浪潮,因此,有人将这两件事情扯到了一起。

其实,仔细分析,这两件事并没有任何关联,而且欧盟那个方案也没有提加班的事儿。但有一点你必须承认,此法案的出现,的确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和警示,那就是恶性内卷可能实在玩不下去了,而整治内卷式竞争真的变成了当务之急。

很多年前,学过一句西班牙语成语:trabajar como los chinos。意思是,“像中国人一样工作”。现在才知道,他们的这句话其实并不是在夸我们勤劳。

过去,我们喜欢宣扬,工作一定要勤奋到极致,努力去做“最后一个关灯的人”。这在欧盟今后可能完全没有市场。

如此说来,如果毫无关联的欧盟法案能歪打正着地帮助我们整治一下“加班文化”,倒也不是一件坏事。

这里顺便说一句,欧盟这个法案影响最大的可能是印尼、印度、孟加拉和巴基斯坦等国。

出口大户们已开始行动

看到抖音上有一个视频,说家电巨头美的集团前不久发布了简化工作方式的六条禁令,包括下班时间禁止开会和形式主义加班、内部沟通严禁使用PPT等。在相关要求下,该公司在下午6时20分后不允许还有员工加班,并禁止员工晚餐之后返岗加班。

网传,无人机龙头企业深圳大疆3月开始推行“不准加班”,要求员工每晚加班时间不得超过9时。为落实这一规定,部门主任、项目负责人和人力资源部员工每晚分三轮催促员工离岗。

有消息说,制造业巨头海尔2月也开始强制员工实行双休制,要求员工星期六不得来公司,食堂周末不提供服务,而且规定员工在工作日加班每天不得超过三小时等。

想你时你在脑海,想你时你卷到了天边。不仅是以上这些企业,以新能源汽车和光伏行业为代表,包括小鹏汽车、名创优品在内的多家企业纷纷吹响了反内卷的冲锋号,均已明令禁止使用PPT汇报工作,试图清除冗长会议和低效率形式主义“班味”。可以预料,今后,出口企业和出口产品可能再也“卷”不下去了。

据《商业的本质》介绍,美国ADP研究院曾经对全球19个国家1.9万名员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只有16%的员工“完全敬业”,80%的员工每天在混日子。人性本质上的向往安逸和舒适的,问题在于每个企业如何在管理上拿捏好它。

来源:坦荡的青山OER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