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来,“大环境不好”成了高频热词,不管是职场人抱怨工作难找、薪资难涨,还是创业者感慨生意难做、盈利艰难,似乎各行各业都被一层阴霾笼罩。可大环境究竟为何被频频唱衰,它的真实面貌又是什么样?大环境包括了经济,社会,国际等一系列环境,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具体的小环境到底
近来,“大环境不好”成了高频热词,不管是职场人抱怨工作难找、薪资难涨,还是创业者感慨生意难做、盈利艰难,似乎各行各业都被一层阴霾笼罩。可大环境究竟为何被频频唱衰,它的真实面貌又是什么样?大环境包括了经济,社会,国际等一系列环境,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具体的小环境到底如何。
从经济视角来看,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是不争的事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下调全球经济增速预测值,2023 - 2024年的增速远低于历史平均水平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壁垒增加,全球贸易摩擦不断。以中美贸易战为例,加征关税等措施不仅影响了两国企业,更使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构压力,许多依赖进出口业务的企业订单减少、利润下滑,不少中小企业甚至面临生存危机,这无疑让从业者切实感受到寒意,认为大环境不佳。
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这种感受。传统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巨大挑战,比如钢铁、煤炭等行业去产能过程中,大量企业减产、裁员,相关从业人员不得不重新寻找就业机会。而新兴产业虽然发展迅猛,但在初期吸纳就业的能力有限,人才供需不匹配问题突出。很多从传统行业出来的人难以快速融入新兴产业,失业风险增加,从而对大环境产生悲观判断。再看就业市场,一方面高校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就业竞争愈发激烈;另一方面企业受经济形势影响,招聘需求减少,提供的岗位质量和数量都有所下滑。很多大学生毕业即面临失业,好不容易找到工作,薪资待遇可能也不尽如人意,职场人则时刻担忧被裁员,在这种就业焦虑下,大家自然而然将问题归咎于大环境。
然而,大环境并非只有灰暗的一面。以中国为例,尽管面临外部需求走弱、国际环境复杂等挑战,经济依然展现出强大韧性与活力。从数据上看,中国100多个主要经济指标中,有80%回升到三年前,甚至大大超出之前水平 。2024年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稳中向好,PM2.5浓度下降,优良天数比例提高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在科技创新领域,5G、人工智能、新能源等产业蓬勃发展,催生了大量新的商业模式和就业机会,一批科技独角兽企业快速崛起,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民众的心态和预期对感知大环境也起着关键作用。在信息时代,负面信息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当大家频繁接触到经济下行、企业倒闭、裁员等负面消息时,心理上会不自觉地放大困难,形成大环境不好的刻板印象。并且过去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积累的高预期,在如今增速换挡阶段难以快速适应,期望与现实的落差,也让人们觉得大环境变差了。
大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既有挑战带来的困境,也有变革孕育的机遇。只看到阴霾,会错失曙光;盲目乐观,又可能忽视暗礁。唯有理性客观地分析,积极调整自身,在困境中寻找突破,在变革中把握机遇,才能在复杂的大环境中稳健前行。
来源:感性老道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