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全球心血管风险联盟(GCVRC)的一项研究揭示了一个重要事实:全球约50%的心血管疾病负担可归因于五大可调节的危险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体重不足或超重/肥胖、糖尿病和吸烟。这一发现表明,通过有效管理这些危险因素,可以预防近一半的心血管病的发生。
01
2023年,全球心血管风险联盟(GCVRC)的一项研究揭示了一个重要事实:全球约50%的心血管疾病负担可归因于五大可调节的危险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体重不足或超重/肥胖、糖尿病和吸烟。这一发现表明,通过有效管理这些危险因素,可以预防近一半的心血管病的发生。
2025年3月30日,该联盟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新研究,进一步量化了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对寿命的影响。研究表明,与50岁时存在上述五个危险因素的人相比,50岁时没有这些危险因素的人预期寿命可延长10年以上。其中,中年时期控制高血压和戒烟带来的额外生存获益最为显著。
02
这项研究整合了来自全球六大洲39个研究的133个队列数据,涵盖了近208万名成年人。研究人员根据受试者在50岁时是否具有上述五个危险因素,评估了其从50岁到90岁的终生心血管病和全因死亡风险,以及预期寿命的差异。
数据显示,参与者的中位收缩压为128.7 mmHg,中位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为4.02 mmol/L,中位体重指数为25.7 kg/m²;7.7%的参与者患有糖尿病,22.3%的人当前吸烟。心血管病和全因死亡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7.6年和8.5年,最长随访时间达47.3年。
研究结果显示,在50岁时具有上述五个危险因素的女性和男性中,90岁前的心血管病终生风险分别为24%和38%,而死亡的终生风险则高达88%和94%。相比之下,那些没有这些危险因素的女性和男性,心血管病终生风险分别降至13%和21%,死亡终生风险也分别降低至53%和68%。
从寿命的角度来看,与有五个危险因素的人相比,无危险因素的女性和男性无心血管病的寿命分别延长了13.3年和10.6年,总寿命(无死亡的寿命)则分别延长了14.5年和11.8年。
研究还分析了单个危险因素对寿命的具体影响。例如,无糖尿病的女性和男性无心血管病的寿命分别延长了4.7年和4.2年,总寿命则分别延长了6.4年和5.8年。不吸烟的女性和男性无心血管病的寿命分别延长了5.5年和4.8年,总寿命则分别延长了5.6年和5.1年。对于无高血压的人来说,女性和男性无心血管病的寿命分别延长了1.3年和1.8年。至于体重正常的个体,女性和男性的无心血管病寿命分别仅延长了0.6年和0.1年。
如果采用地区标准差评分进行评估,无高血压和体重正常的人无心血管病的寿命延长更为显著。此外,无高血压、无血脂异常且体重正常的人总寿命也有所增加。
研究还发现,在50~55岁期间存在上述五个危险因素的人中,若能在55~60岁控制住高血压,无心血管病的寿命延长最为明显;而戒烟则对总寿命的延长贡献最大,其次是控制高血压。总体而言,危险因素控制得越多,生存获益越显著。
研究中对各项危险因素进行了明确界定:
高血压:收缩压≥130 mmHg。
血脂异常: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3.36 mmol/L。
体重不足:体重指数
超重和肥胖:体重指数≥25 kg/m²。
糖尿病:根据病史、受试者报告或基线血糖检测结果诊断。
当前吸烟:规律(每天至少一次)或偶尔(少于每天一次)吸香烟、雪茄、小雪茄或烟斗。
心血管病的定义包括首次致死性或非致死性心梗、不稳定性心绞痛、冠脉血运重建、缺血性或出血性中风,以及因心血管病或未知原因导致的死亡。
03
这项研究再次强调了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重要性。通过减少高血压、血脂异常、超重/肥胖、糖尿病和吸烟等风险因素,不仅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率,还能大幅延长健康寿命。尤其是中年时期的干预措施,如控制血压和戒烟,能够带来最显著的生存获益。
未来,公共卫生政策应更加注重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并鼓励个人在中年阶段积极管理健康风险。这不仅有助于减轻全球心血管疾病的负担,也能让更多人享受更长、更高质量的生命。
参考
Magnussen, Christina, et al. "Global Effect of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on Lifetime Estimate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5).
来源:健康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