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台“中科院”核研所前副所长张宪义上校1984年被美国中情局(CIA)吸收为线人,向美国泄露台湾核武发展细节,导致计划在美国施压下被迫中止。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3月1日刊出对他的专访,张宪义说“我问心无愧”,当年的抉择绝非背叛,因为他认为两岸同属中国人,
据上观新闻报道,台“中科院”核研所前副所长张宪义上校1984年被美国中情局(CIA)吸收为线人,向美国泄露台湾核武发展细节,导致计划在美国施压下被迫中止。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3月1日刊出对他的专访,张宪义说“我问心无愧”,当年的抉择绝非背叛,因为他认为两岸同属中国人,使用任何致命武器都不合理。台当局于1966年启动核计划,由隶属于台军方的“中科院”进行核能相关研究。张宪义毕业于台陆军理工学院物理系,1969年赴美国田纳西大学攻读核工程硕博士。
张宪义(资料图)
1977年,张宪义返台,开始在台湾原子能科技研究院(INER)工作,负责模拟核爆的计算机程序开发,该机构当时是以民间名义秘密推动武器研发的“国家”实验室,对外坚称研究只限于民用核能。不过美国对此始终抱持怀疑态度,试图透过情报系统掌握内情,但都没有实质进展。不过,台湾当局研发核武的事情也引发了大陆的警惕。
1988年,台湾掩盖了多年的核研究实验被美国发现。在台湾方面毫无预警的情况下,美国派出大量人员强行拆除了台湾跟核武相关的设施。并且,还用水泥强行将实验室进行封闭,至于那些核燃料更是直接被美国给运走。至此,台湾长达19年的核武器发展计划彻底告破。美国之所以能够得知这一消息,则完全是因为一个人的告密。正是因为此人的告密,台湾核计划被彻底毁掉。在他看来,两岸都是中国,不应该使用核武器。他就是被台湾视为“叛徒”的学者张宪义。
眼看两岸核战风险升高,张宪义备感压力,他认为大陆是认真的,他不想与大陆发生任何冲突。于是,在1988年1月12日那天,张宪义找了个出差的借口,揣着核武器数据,踏上了飞往美国的飞机。这一走,他不仅背上了“叛徒”的骂名,还让自己的妻儿陷入了无尽的痛苦和困扰。这事儿对蒋经国打击也不小,心脏病都加重了,结果第二天,人就在台北的医院里没了。张宪义在美国的日子并不好过。他深知自己的选择充满了争议和风险,但他心里头始终有那么点宽慰。
张宪义(资料图)
根据军方报告,张宪义出走时留在办公室内的辞职书,其中列出五项理由,前四项都是对服务单位的不满,第五项就是“民进党”。张这次接受访问时坦言,当时民进党已经成立并崛起,他担心未来民进党如果执政,会因拥有核武而采取冒进策略,将危及台湾安全。台湾方面认为这个说法似乎有些牵强,毕竟当时民进党成立才一年多,但张宪义却像先知一样,已经预见该党执政对台湾造成的冲击。
其实,美国早在1988年就曾明确反对台湾发展核武,施压台湾终止其核计划。原因很简单,台湾一旦拥核,很可能激化台海矛盾,促使大陆采取更快速、更激烈的行动来解决台湾问题,这并非美国乐意见到的局面。日韩和欧盟同样不希望看到这样的发展,因为无论是对地区还是全球的稳定来说,都是巨大的威胁。另外,这个核议题在台湾内部也会引发社会分裂。大多数台湾民众其实是反对激进的“台独”路线的,更何况因此而引发更大矛盾。
张宪义(资料图)
事实上,张宪义当年的选择改变两岸的军力均势,也是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对于他的行为,有人认为是正确,但也有人认为是错误的。不过,在张宪义自己看来,自己并没有任何错,甚至可以说是问心无愧。美国通过强力干预维护了核不扩散体系,但客观上促使台湾军事战略转向不对称作战。这段历史警示,任何核扩散行为都将面临国际社会的共同抵制,维护地区核安全需要各方恪守国际义务与政治承诺。
来源:正史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