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主角叫王景育,1980年出生,放在明朝那会也是属于年富力强的"少壮派"。
河南郏县的官场最近热闹得很,活脱脱上演了一出好戏。
主角叫王景育,1980年出生,放在明朝那会也是属于年富力强的"少壮派"。
这位平顶山市委常委、郏县县委书记栽跟头的事,比你们看的任何电视剧都精彩,这句话熟不熟悉,哈哈哈。
他落马前五天还在田间地头搞调研,摄像机前拿着麦穗跟老乡唠家常,转头就被纪委监委带走。
这让笔者想起嘉靖年间严嵩倒台前,还在西苑给皇帝写青词。
贪官们临死都要演完最后一出忠臣戏码。
要说这案子特别在哪?
笔者要和大家掰扯清楚两件事。
第一,80后县委书记本就稀罕;第二,反腐高压下还敢顶风作案。
我们先看组数字,2024年甘肃提拔的15个县委书记里,70后占13个;2025年山西拟任的11个县委书记,70后占9个。
王景育这种80后县委书记,好比明朝科举里的"少年进士",属于官场里的珍稀物种。
王景育 资料图
况且他在四年前就已经是郏县县委书记,也算是少年得志。
可这位"少年进士"偏要走歪路。
2003年从军校石家庄陆军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后直接进入县政府当科员。
九年光景就混成副区长,相当于明朝九品主簿直升五品同知。
2019年当上县长,2021年转正书记,去年跻身市委常委。
这升迁速度妙不可言。
但官场有句老话,爬得快容易摔得狠。
明朝万历年间的首辅申时行说过:"骤贵者必有不祥",这话搁现在依然灵验。
王景育栽就栽在"既要又要"。
据【中国乡村振兴】半月刊刊发县委书记王景育署名文章《打造富有郏县特色的乡村振兴样板》一文中提到。
他主推的乡村振兴项目年产值75亿,带动十万人就业,可以说是个能臣干吏。
更绝的是这位"网红书记"的表演天赋。
2023年他穿着布鞋下地直播,帮老乡卖红薯圈粉百万,带动销量翻三倍。
王景育 资料图
要说这事最扎心的地方,在于顶风作案。
十八大后反腐利剑高悬,2024年河南就处分了9.4万人。
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处分人员按职级划分图
其中党纪处分6.3万人、政务处分3.5万人;处分厅局级干部107人,县处级干部1053人,乡科级干部6865人,一般干部2.2万人,农村、企业等其他人员6.4万人。
丁国浩 资料图
王景育2019年当县长时,前任丁国浩刚因腐败调走,他本该引以为戒。
结果倒好,前脚送走贪官,后脚自己接着贪,跟韭菜似的割完一茬又长一茬。
这情形好比崇祯年间,山西连换三任巡抚全是贪官,气得皇帝直骂"举朝皆亡国之臣"。
细看这些年年轻官员的捞钱手段,很具有"时代特色"。
科技外衣包着的旧把戏。
明朝贪官往地窖藏银子,他们往虚拟货币转账;严嵩父子靠"飘没"军饷发财,他们靠虚报工程造价捞钱;和珅搞"议罪银"创收,他们收企业主送的电子礼品卡。
可不管包装多花哨,扒开的都是老祖宗玩剩下的权钱交易。
给郏县做个宣传,水美乡村建设项目临沣寨全景图,太美了
近年来,郏县依托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优势, 大力发展红牛产业,郏县红牛是全国八大良种黄牛品种之一、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估值 10.2 亿元 ;依托全省首个烟叶地理标志产品“山儿西”烟,大力发展烟叶产业,种植面积达 9 万亩以上 ;依托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优势,大力发展绿色果蔬等设施农业,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这案子给咱们三大警示。
第一,年轻不是防腐剂。
第一,明朝二十多岁中进士的翰林,照样有贪污被剥皮的。王景育落马证明,80后干部照样会栽,刚掌实权就伸手,就像饿汉见馒头,哪管烫不烫手。
第二,能吏腐败更危险。
他拆违建、搞直播时是真干事,但干着干着就把公权当私器。
好比张居正改革富国,却纵容家奴强占民田,好事坏事掺着来,老百姓反而更难分辨。
第三,县域监督仍是软肋。
县委书记手握土地、人事、工程三大权,明朝设巡按御史盯着,现在制度更多却仍有漏洞,一个地方主官权力还是太大了,说明"土皇帝"模式还没根治。
王景育的前任丁国浩2024年刚落马,俩人在郏县搭班子多年。
这情形像极了《金瓶梅》里的西门庆和夏提刑,你贪完我接着贪,衙门成了流水席。
要破这个局,还得学朱元璋在《大诰》里写的法子:让老百姓能举报、敢举报,把官场的天窗开大点。
阳光照进来,魑魅魍魉自然待不住。
来源:大事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