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释义:去年邂逅少女与桃花交相辉映,今春重访伊人已逝,唯余桃花灼灼。以桃花反衬物是人非之怅惘,成为千古绝唱。
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释义:去年邂逅少女与桃花交相辉映,今春重访伊人已逝,唯余桃花灼灼。以桃花反衬物是人非之怅惘,成为千古绝唱。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 释义:暮春时节山下百花凋零,高海拔山寺中桃花却初绽芳华。借桃花揭示自然时序的立体差异,暗含哲理意趣。
绝句漫兴九首·其五
唐·杜甫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 释义:以拟人手法写暮春之景,柳絮癫狂、桃花逐水,借物抒怀,暗讽趋炎附势之徒,流露忧国伤时之情。
桃源行
唐·王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 释义:渔人乘船追逐春水,贪恋山中春色;两岸桃花夹着古老渡口,灼灼盛开。沉醉于桃花林美景不觉船行已远,直到溪水尽头仍未见人烟。悄悄穿过曲折狭窄的山口,豁然开朗处现出平坦原野。远望云树簇拥如聚,近见千家花竹错落。樵夫初次说起汉朝名号,居民仍穿着秦代衣裳。众人共居武陵源,在世外开辟田园。月下松间屋舍静谧,日出云中鸡犬相闻。居民惊闻俗世来客,争相邀至家中询问外界消息。清晨街巷扫花迎客,黄昏渔樵顺水归家。当初为避战乱离人间,如今已成仙不愿归还。深峡中谁知尘世变迁?世人遥望只见云雾群山。本不信仙境难寻,却因凡心未尽思念故乡。离开桃源时暗记山水路径,决心辞家再来长居。自认为旧路熟稔不会迷失,哪知山峰沟壑早已变幻。当初只记得入山深远,沿青溪几度穿行至云林。春来桃花落满溪流,再也难辨仙境所在。
山中问答
唐·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 释义:以桃花随溪水悠然远去的画面,构建超脱尘世的隐逸之境。淡泊文字间透出诗人豁达洒脱的仙逸气质。
离思五首·其二
唐·元稹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 释义:通过桃花掩映的居所场景,追忆与爱妻共度的恬静时光。明丽春光与缠绵追思形成微妙张力。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 释义:以疏淡笔墨勾勒早春图景,三两桃花点破冬寒,与江鸭、蒌蒿等意象共同构成生机盎然的视觉交响。
庆全庵桃花
宋·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 释义:借桃花源典故抒写遗民心态,既渴望如桃花般远离尘嚣,又恐外界侵扰。矛盾心理折射时代伤痛。
桃花
唐·吴融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
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
▶ 释义:极写桃花盛开时如烈焰灼春的壮丽景象,尾联突发奇想,期盼桃花结出千年仙果,展现对自然造化的礼赞。
题桃树
清·袁枚
二月春归风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
残红尚有三千树,不及初开一朵鲜。
▶ 释义:通过对比残红与新蕾,揭示盛极而衰的自然规律。以桃花隐喻青春易逝,蕴含深刻的生命哲思。
意象解析:桃花在诗词中不仅是春日符号,更承载着多重文化意蕴——或喻美人(人面桃花),或指隐逸(世外桃源),或叹时光(流水落红)。这些作品通过不同视角,展现了中华文化对桃花的审美建构与哲学思考。
来源:丽语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