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决定能活多久?专家透露:70岁以后,血糖尽量别超这个数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5 14:24 2

摘要:在悠悠岁月长河里,一句 “人到七十古来稀” 流传甚广。虽说如今随着生活水平提升、医疗条件改善,人们的寿命普遍延长了,可一旦迈入古稀之年,健康就如同珍稀的宝物,变得愈发弥足珍贵。而血糖,这个看似平平无奇的身体指标,实则宛如人生下半场的 “隐形指挥官”,悄无声息地

在悠悠岁月长河里,一句 “人到七十古来稀” 流传甚广。虽说如今随着生活水平提升、医疗条件改善,人们的寿命普遍延长了,可一旦迈入古稀之年,健康就如同珍稀的宝物,变得愈发弥足珍贵。而血糖,这个看似平平无奇的身体指标,实则宛如人生下半场的 “隐形指挥官”,悄无声息地掌控着我们能否顺遂走过生命里的一道道坎。

血糖:身体能量的隐秘管家

血糖,直白来讲,就是咱们血液里葡萄糖的含量。它看着普普通通,可在身体里扮演的角色却相当关键,恰似一位个性十足又经验丰富的老管家,牢牢守护着身体能量的供给大门。当血糖水平过低时,身体就像电量不足的机器,人会感到头晕目眩、双眼发黑,手脚也止不住地颤抖,情况严重的话,甚至可能直接陷入昏迷状态。反之,要是血糖太高,那就仿佛原本平静流淌的河流,水位持续上涨,快要漫过堤坝。表面上看,一切风平浪静,可实际上,暗流正在水下涌动,它会慢慢侵蚀血管与神经,就像白蚁一点点啃噬房屋根基,给身体带来极大危害。血糖宛如一把双刃剑,既得保障身体各个器官、组织有充足能量运作,又绝不能让其过度升高,破坏身体的平衡状态。

身体调节血糖的系统,复杂精妙得如同古老且精密的水利工程。胰岛素在其中就像一位技术娴熟、把控精准的开闸放水工匠,根据身体对血糖的需求,适时调整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流量。而各类激素则如同分布在各处的复杂水位监测系统,时刻留意着血糖水平的细微变化,一旦出现波动,便迅速传递信号,协调身体做出相应调整。只可惜,岁月不饶人呐,随着年龄不断增长,这套曾经高效运转的系统,也逐渐像那年久失修的水利设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调节功能开始失调。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907e167bd6554de98be007c08dada265~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44439000&x-signature=Xgzsdlxzo4+zr1jFb8puWv04K3I=

刘老的健康危机

刘老今年 78 岁高龄,退休前在中学教书,培育了无数桃李。以往,他总觉得自己身子骨硬朗,平日里在饮食上也没太多顾忌,大鱼大肉、高糖高油的食物都不忌口。早在十年前,他就被诊断出患有 2 型糖尿病,可刘老心里却没太当回事,想着 “不就是个糖尿病嘛,没啥大不了的”,在血糖控制方面一直敷衍了事,马马虎虎。

去年冬天,寒意正浓,刘老却发现自己的视力变得模糊不清,看东西就像隔着一层雾,走路时也摇摇晃晃,脚下没个准头,整个人失去了往日的稳健。家人见他这般异样,赶忙带着他前往医院做详细检查。检查结果一出来,可把大家吓了一跳。刘老的空腹血糖数值竟高达 11.2 毫摩尔 / 升,糖化血红蛋白也达到了 9.5%。更糟糕的是,医生告知,他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周围神经病变。医生一脸严肃地跟刘老和他的家人说,如果再不好好严格控制血糖,往后失明和截肢的风险会像乌云一般,时刻笼罩着他,严重威胁他的生活质量与健康。

刘老的遭遇并非个例。在医院的临床上,类似刘老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许多老年人对血糖控制不够上心,脑子里总有个错误观念,觉得 “人都老了,血糖稍微高点没啥关系”。殊不知,这种想法就像一位老人在活火山口安然入睡,全然不知危险随时可能爆发,将自己宝贵的健康,轻易地置于极度危险的境地。

七旬之后的血糖 “警戒线”

那么,对于 70 岁往后的老年人而言,血糖到底该控制在怎样的范围才合适呢?大量研究给出了相对科学的参考数值:空腹血糖最好能稳定控制在 7.0 毫摩尔 / 升以下,餐后 2 小时血糖应维持在 10.0 毫摩尔 / 升以下。还有糖化血红蛋白这个关键指标,它能反映近 3 个月来血糖的平均水平,建议将其控制在 7.0% 以下。

不过,医学讲究因人而异,这些数值并非绝对铁律。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有位资深老专家曾形象地比喻:“老年人的血糖管理,就如同下围棋,每一步都得深思熟虑,既要全力防守,避免血糖失控带来的风险,又要灵活进攻,根据不同个体的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管理策略。” 像那些年纪特别大、身体虚弱多病,或是认知功能已经有所下降的老人,要是过度严格地控制血糖,反而容易引发低血糖,给身体带来新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血糖控制目标可以适当放宽一些,糖化血红蛋白达到 7.5% - 8.0%,也在可接受范围内。

高血糖:潜藏在老年生活中的危机

高血糖为何对老年人的健康危害如此之大呢?它就像一位身着华丽绸缎,实则暗藏凶器的刺客,外表看似无害,内里却危机四伏。

高血糖堪称心脑血管疾病的 “幕后推手”。相关研究数据显示,血糖数值每升高 1 毫摩尔 / 升,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就会跟着增加约 15%。对本就血管弹性减弱、身体机能衰退的老年人来说,这无疑是给脆弱的血管又重重地压上了一块巨石,让心脑血管承受着更大的负担。就拿著名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来说,他一生学识渊博,高寿至百岁,可即便如此,晚年也饱受糖尿病并发症的折磨。这也让我们清楚地看到,无论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多么丰富、智慧多么高深,在身体机能的自然规律面前,也难以幸免。

高血糖还会如同潜伏在暗处的毒蛇,悄无声息却又持续不断地侵蚀着大脑的血管与神经组织,加速老年人认知功能的衰退。有研究表明,长期血糖控制不理想的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的速度,比那些血糖控制良好的老人要快上 40% 左右。原本清晰的思维、敏捷的反应,都会随着血糖的失控,渐渐变得迟钝、模糊。

不仅如此,高血糖还会像个破坏者,把身体原本坚固的免疫系统拆得七零八落。它拆掉了身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防护墙,让各种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有机可乘,老年人也就更容易感染上各类疾病,身体状况每况愈下。

老年血糖失控的背后 “黑手”

为啥老年人更容易出现血糖异常的情况呢?这背后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是身体自身的生理性变化在捣鬼。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各项机能都在衰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也大不如前,分泌量逐渐减少。同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也降低了,胰岛素与身体细胞的配合,不再像年轻时那般默契,就好像老旧的锁和钥匙,难以精准契合,导致血糖调节出现问题。

其次,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是重要因素。许多老年人退休之后,生活节奏一下子慢了下来,日常活动量大幅减少。但在饮食习惯上,却没有根据身体活动量的变化做出相应调整,依旧保持着之前的高热量、高脂肪饮食。这样一来,身体摄入的能量远远超出消耗的能量,能量收支严重失衡,就如同一个人的收入大幅减少,可日常开销却没有降低,长此以往,必然会入不敷出,血糖也就跟着升高了。

再者,老年人常常身患多种慢性病,需要长期服用多种药物。而部分药物,比如皮质类固醇等,会对血糖代谢产生不良影响,让血糖升高。这就好比在原本还算平静的水面上,突然投入了一颗颗石子,激起层层波澜,打破了血糖原本的稳定状态。

老年血糖管理的智慧之法

那究竟怎样才能帮助老年人把血糖稳稳地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呢?这得从多个方面同时发力。

饮食调整是控制血糖的第一道关键防线。我国古代医学典籍里就有不少关于饮食养生的智慧。像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提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这句话点明了饮食均衡多样的重要性。老年人的饮食,应当注重营养均衡,合理控制每天摄入的总热量。尤其要注意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取,像白米饭、白面制品这类,它们进入身体后,会迅速被分解为葡萄糖,导致血糖快速上升。不妨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像各类新鲜蔬菜、全谷物等。膳食纤维就像肠道里的 “清道夫”,能减缓葡萄糖在肠道内的吸收速度,避免血糖出现大幅波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还记载了不少具有降糖作用的食材,像苦瓜、山药、黄精等,老年人在日常饮食中,可以适当把这些食材纳入食谱,既能丰富饮食种类,又有助于血糖控制。

适度运动是守护血糖的第二道坚固防线。《黄帝内经》里讲:“久卧伤气,久坐伤肉。” 深刻地强调了保持身体活动的重要意义。老年人可以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一些轻松、和缓的运动形式,比如在小区里悠闲地散步,在公园中优雅地打打太极拳,或是跟着节奏做八段锦。每周保证至少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活动,长期坚持下来,能够有效提升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让胰岛素更好地发挥调节血糖的作用。

药物治疗则是当饮食和运动控制效果不佳时的第三道防线。对于那些单纯依靠饮食和运动,血糖依旧难以达标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就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降糖药物了。追溯到古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就有关于 “消渴”(类似如今的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强调治病要从根源入手。现代医学发展至今,为我们提供了多种口服降糖药以及胰岛素等治疗手段。但老年人在用药时,一定要遵循 “从少量开始,缓慢增加,个体化治疗” 的原则,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特殊,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与年轻人不同,只有精准用药,才能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同时,尽量减少药物副作用对身体的伤害。

定期监测血糖,更是落实以上所有措施的重要保障。老年人要养成定期监测血糖的好习惯,通过监测,详细了解自己血糖的变化规律。血糖监测就像一面忠实的镜子,能真实地反映出身体内部血糖的状态。一旦发现血糖出现异常波动,我们就能及时调整生活方式,比如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或者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调整药物治疗方案,确保血糖始终稳定在健康范围内。

血糖,这个看似普通的身体指标,实则在老年人的健康管理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就像人生长河里的一个关键水位标识,要是能管理得当,身体这汪河水便能平稳流淌,助力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可一旦失控,就可能引发 “洪水决堤” 般的健康危机。对于 70 岁以上的老年人而言,血糖管理既不能过于宽松,忽视血糖升高带来的危害;也不能盲目追求和年轻人一样严格的血糖标准,而要依据自身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管理。

来源:生活小心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