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各位吃货老铁们,春天来了,你家娃是不是又开始了“春困秋乏夏打盹”的循环?上课蔫得像晒蔫的小白菜,放学走路拖拖拉拉,活像被抽了筋的皮皮虾?别急!这很可能不是懒,而是缺!钾!了!
各位吃货老铁们,春天来了,你家娃是不是又开始了“春困秋乏夏打盹”的循环?上课蔫得像晒蔫的小白菜,放学走路拖拖拉拉,活像被抽了筋的皮皮虾?别急!这很可能不是懒,而是缺!钾!了!
钾这玩意儿,堪称人体里的“隐形充电宝”,缺了它,再壮的娃也能秒变“软脚虾”。春天新陈代谢快,孩子疯玩出汗多,钾元素哗哗往外溜,这时候不补,更待何时?今天咱不整那些花里胡哨的保健品,直接上菜!四种接地气的“高钾菜”,便宜好买,做法简单,保准娃吃了腿脚有劲,蹦跶得像只小弹簧!
一、凉拌菠菜:来自西域的“绿铁侠”
别看菠菜现在满菜市场都是,人家可是唐朝时从波斯(今伊朗)进口的“洋蔬菜”,当年身价堪比奢侈品!一把菠菜的钾含量比香蕉还高,加上铁元素加持,妥妥的“补钾补铁双料冠军”。
做法贼简单:菠菜焯水30秒去涩,捞出来过凉水,拧干后切段。撒点蒜末、生抽、香醋,再淋一勺芝麻酱(北方老铁最爱)或辣椒油(川渝选手必备),拌一拌就能上桌。口感清爽带点脆,娃要是嫌素,加俩煮鸡蛋一起拌,蛋白质钾元素双杀!
二、紫菜蛋花汤:海边人民的“钾库”
紫菜这玩意儿,简直是海洋馈赠的“钾元素浓缩包”,一碗汤的含钾量能顶半斤土豆!而且自带鲜味,不用味精也能鲜掉眉毛。福建人喝紫菜汤的历史能追溯到宋朝,渔民出海必带晒干的紫菜,既能防坏血病又能防腿软。
懒人做法:水烧开,撕一小把紫菜丢进去,打两个鸡蛋搅成蛋花,撒点虾皮(补钙又提鲜),最后滴两滴香油。全程5分钟,比泡面还省事,但营养绝对碾压!喝一口,鲜得娃能把碗舔干净。
三、烤红薯:土里长出来的“甜钾弹”
红薯可是“钾界甜心”,尤其红心蜜薯,烤完流糖油的那种,钾含量是米饭的6倍!明朝那会儿福建闹饥荒,农民靠它活命,现在成了街头网红小吃,果然应了那句“从前救命粮,今日香饽饽”。
家庭版烤法:红薯洗净擦干,空气炸锅200度烤30分钟(没有就用烤箱,时间翻倍)。中途记得翻面,烤到表皮皱巴巴、冒糖浆为止。趁热撕开,金黄的瓤冒着热气,娃一口下去,甜糯糯的口感直接征服味蕾,连薯皮都想啃了——别拦着,薯皮的钾更多!
四、芋头蒸排骨:客家祖传的“钾能量套餐”
广西荔浦芋头,清朝时是贡品,乾隆吃了都点赞!芋头的钾含量是土豆的2倍,和排骨一起蒸,肉香渗透进粉糯的芋头里,堪称“碳水+蛋白质+钾”的黄金组合。客家人做这道菜讲究“一抿就化”,专治挑食娃。
家常做法:排骨用生抽、蚝油、蒜末腌20分钟,芋头切块垫盘底,铺上排骨,水开后大火蒸25分钟。出锅撒葱花,排骨汁渗进芋头,筷子一戳就烂乎,娃连汤都能拌三碗饭!
最后唠叨两句,春天补钾别只会啃香蕉,这四道菜轮着上,娃吃得欢,营养还不重样。记住啊,钾够了,腿不软,精神足,跑得比体育老师还快——到时候可别怪我没提醒你追不上!
来源:亲子出行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