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上海陆家嘴,一家高端医美中心门口堆满了快递箱,里面是未拆封的玻尿酸,玻璃门上贴着“暂停营业”的封条。
在上海陆家嘴,一家高端医美中心门口堆满了快递箱,里面是未拆封的玻尿酸,玻璃门上贴着“暂停营业”的封条。
这家曾为明星定制百万级“冻龄方案”的机构,突然在2025年春节前失联,会员们预付的千万资金瞬间蒸发。
这类情况正在全国范围内上演。
杭州一家连锁品牌一夜关闭了20家门店,武汉一家经营多年的老牌机构将价值千万的设备以废铁价甩卖。
根据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倒闭的医美机构数量比去年多了230%,曾经辉煌的“女人天堂”变成了2025年最惨烈的商业坟场。
这到底是为什么?
私立医美的崩塌,源于公立医院的突然杀入。
北京协和医院的皮肤科门诊,排队做光子嫩肤的顾客已经排到了停车场。这里全脸超声炮收费1980元,价格不到私立机构的三分之一。
一位刚做完的90后女孩开玩笑说:“同样的医生,更好的设备,我干嘛要去美容院多花钱?”
公立医院的加入,彻底撕开了行业的遮羞布。
上海九院联合药企将进口玻尿酸纳入集采,单支价格从6800元降到899元;广州某省级医院推出“术后修复保险”,有并发症的患者可以直接转诊到三甲医院。
私立机构一直赖以生存的“信息差”被完全摧毁,有业内人士自嘲:“我们卖10张美容卡赚的钱,刚够买公立医院一瓶麻药。”
23岁的杭州女孩陈薇在社交平台发布了《医美避坑圣经》,在里面仔仔细细讲解了医美机构的套路:所谓的“院长级专家”竟是三天速成班的学员,“德国进口仪器”原来是贴牌组装货。
当时这篇文章引发了327万点赞,评论区瞬间成了万人维权的现场。
Z世代正在用三大武器改变行业规则。
他们会在药监局官网查设备编号,扫码验证真伪成为标准;二手平台上,七折转卖的美容卡让很多机构的现金流崩溃;甚至有人全程录像诊疗过程,稍有不对就立刻拨打12315举报。
北京一家医美机构的老板无奈地说:“现在的顾客比我们还懂得专业知识,咨询师还得向顾客请教超声刀的参数。”
在股市上,某医美上市集团的股价从128元跌到8.7元,私募基金集体计提坏账;曾经挤满投资人的医美论坛,现在只剩下设备商在甩卖二手超声刀。行业寒冬已经来临。
在深圳的写字楼里,“美容院改成火锅店”成了风潮,成都某连锁品牌把价值百万的皮秒激光仪抵押给奶茶店抵债,曾经的医美中介转行做起了9.9元祛斑膏的直播。
更糟的是,2024年新版《医疗美容监督条例》的实施,合规成本飙升40%,而顾客单价却暴跌35%。
这对于剩下的幸存者来说简直是致命一击。
上海某机构把手术室改成了“AI智能面诊中心”,利用大数据制定个性化的抗衰老方案;杭州的医生在直播间免费讲解“眼周年轻化”的原理,观看量突破千万;三甲医院开设了“轻医美专项门诊”,把玻尿酸注射做成了像查血常规一样简单的常规项目。
业内人士预测,未来能活下来的医美机构只有两类。
一类是公立医院领衔的“普惠医疗派”,另一类是靠尖端技术的“黑科技派”。当暴利泡沫消散,过去拼设备、拼营销的时代结束,真正依靠技术和服务的医疗本质才会重新崛起。
写在最后
医美行业正在经历从“魔术般的炼金术”到“科学实验”的转变。
那些通过制造焦虑和收智商税的故事,最终将被写进商业失败的教科书。而在这些风暴过后,也许我们能迎来一个更透明、更专业的新时代。
毕竟,当消费者终于学会不被割韭菜,任何虚假的概念都难逃消亡的命运。
来源:煮酒君一点号